以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与应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恰逢国家“双减”政策,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急需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学地理课程的变革离不开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新课程改革也预示着未来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区域认知能力作为地理学习所需的核心能力,对其培养研究则更需要关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及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正是对情境的借助。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借助情境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分析国内外地理情境教学与区域认知能力及其培养现状及成果,并对研究主题相关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加以界定。以情境教学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为目的,阐述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与地理情境教学之间的关系,紧跟时代把握其研究趋势为本文研究确立方向。其次,选择本校及部分地区的师生进行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初中地理实施情境教学的依据与要求。再次,筛选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实录视频案例,分析其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为本文教学设计方案提供有力参考。最后,结合本校实情通过实验法将所设计的案例按照实施步骤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并对本次案例实施过程加以记录,根据实施结果评价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对策。本文研究发现:(1)以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研究缺乏经验。目前在知网数据库用“区域认知能力”主题进行检索发现,其中与初中地理主题相关的文献只有30篇左右。并且目前国内外研究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及其培养时,将其与情境教学结合的相对较少。(2)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改变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流于形式的现状。情境教学符合时代的发展,但目前很多教师缺乏创设情境的意识,在使用情境的过程中存诸多问题,甚至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而不知如何去开展情境教学。(3)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及其培养为导向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实践具有可行性。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结合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应用,在同层次学生对比中,实验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及对地理知识的建构水平有所提升。
其他文献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的关键环节。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从科研投入和产出、产业化水平、中试环节等角度分析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从政府、高校和中介机构的角度剖析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障碍,并提出完善科研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发挥政府在中试环节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建设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等对策建议。
现代化教育主张在知识教育基础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升品质,以往的单一化课堂教学模式以难以满足学生当下的发展需求以及当前的教学目标。历史课程是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着眼于第二课堂的开辟,为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多机会与空间。基于此,本文从第二课堂的含义、开辟的必要性入手,重点阐述了开辟第二课堂的有效方法,以提升初中历史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文章以济宁市任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创新示范项目为例,对沉陷区土地综合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采煤沉陷区的土地治理模式、资本投入、治理技术,系统总结了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面的治理成效,为区域采煤沉陷区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中如何复原历史音响,使其成为一部有声的音乐风格史,长期以来是研究者们待攻克的难题。这项艰难的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上海音乐学院于2022年1月5日举办的“丝路之乐·唐韵回响”音乐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引发了对重构唐代音乐的基础与条件以及可能性的思考和探索。
作为一位有着鲜明的经典意识和经典抱负的艺术家,老舍在其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主要从艺术语言、审美独创性以及融思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等方面进行持久不懈的经典求索;与之相应的,《茶馆》的经典质素就显著地体现在此三个方面。这也正是《茶馆》常演不衰的经典意义所在。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承载者,是基础研究和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在测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基础上,探讨区域视角下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多重并发路径。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高校科技成果高转化率引发路径有4条,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市场需求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追求最为关键;高校科技成果低转化率引发路径有3条,其中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追求、区域科技服务水平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教育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等多部重要文件,都强调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科教学。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将信息技术与
主题式情境教学多用于复习课,以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教学内容,有效构建知识体系。文章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为例,以“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发展”为主线,创设真实的主题式乡土地理情境,围绕主题设置问题与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新疆盐碱地占据了新疆总耕地面积的1/3,且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这一情况严重限制了新疆地区农业生产。为缓解农业生产的压力,需要注重对新疆盐碱土壤进行改良。本研究以新疆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新疆塔里木大学的试验基地进行,利用棉花秸秆农业废弃物及改性处理制成生物炭,研究改性与未改性棉花秸秆生物炭的结构表征;采用室内土壤培养纸杯试验和大棚盆栽试验的方式,按照0%、1%、2%、4%四个生物炭梯度施入盐碱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