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消费、进出口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是近些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我国产能过剩和政府债务负担增加等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刺激居民消费就成为保证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着力点。据统计,201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分别下降7%和2.9%,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10.6%,网络消费达到38773亿元(1),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9%。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60%(2),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必须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一方面,应从消费的制度环境层面促进国内消费品市场的完善,另一方面,应当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拉动居民消费,这对于经济“新常态”下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的消费者依旧面临着消费者权益保障、食品安全等种种问题。就食品安全而言,继三聚氰胺之后,假奶粉事件又一次打击了消费者信心。消费者对于国内产品的信心不足,促使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转向海外市场,2015年中国居民境外消费额达1.2万亿元(3),同比增长16.7%,被形象的称为“行走的钱包”。从奶粉到马桶盖,抢购风潮席卷全球,这背后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于国内产品质量问题的担忧,不信任似乎已经成为阻碍国内居民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研究居民的信任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就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其次,中国又是个人情社会,每一个社会公民都生活在自己的“社会网络中”中,社会网络中的“关系”,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及这种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使得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从“炫耀性消费”到“攀比性消费”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无不透露着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子,可以说中国人的消费是在社会网络内的消费。所以研究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符合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及生活直觉的。第三,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消费者在面临特定的消费环境时,消费者的心态及对某些问题的认知同样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现阶段,我国依旧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的物流、人流及信息流不断加快的发展阶段,个人的社会认知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被重构,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居民之间默认的“社会规范”在居民消费中也扮演者重要角色。在这种国情下,研究我国居民的认知(社会规范)对消费的影响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总之,本文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问题,在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别研究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对于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状况的影响。这样的交叉研究对于突破诸如“理性预期假说”之类的经济学发展瓶颈,进而发展经济理论,更好的理解国人消费行为提供更多有益借鉴,本文属于该研究方向的一次大胆尝试,同时也是突破现有消费问题研究框架的一次试验。特别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功能越来越完善以及经济学本身研究的不断深入,重视各种社会学科与经济学本身的交叉研究将越来越重要,而本文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后续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同时对社会资本的概念、特征、测量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社会资本的经济学研究方向和我国近些年来的消费问题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五、六章作为本文的核心章节,分别研究了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的创新在于有以下几点:首先,就研究视角而言,本文选择了一个社会学的视角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的有关知识研究了居民消费问题,进行了学科的交叉研究,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并且这样的交叉研究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其次,就数据而言,本文使用了现有可公开获得的微观数据库研究了居民家庭消费问题,微观数据库克服了宏观数据无法刻画影响家庭消费的诸如家庭人口数量、健康状况等家庭人口变量因素的缺点,显示了不同家庭之间的异质性差异,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第三,就研究内容而言,本文研究了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规范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这些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例如,研究发现,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及社会规范中的指令性规范均影响了居民家庭消费,并且这些影响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除此之外,这些影响对不同消费层次的家庭而言是不同,表现除了明显的异质性,比如就社会网络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而言,研究发现消费水平较低和消费水平最高群体的社会网络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最大。这种异质性的影响对于政府的政策制定,理解消费者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研究了帕特南(2003)关于社会资本定义的三个维度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虽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但是依旧存在着不足。例如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库,论文无法同时在一个数据库中度量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无法同时比较这三者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差异。同样是由于微观数据库的缺乏,本文只能使用截面数据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无法控制面板数据库中的时间效应,这也是本文的遗憾之一。这些缺憾也是作者以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