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是必然发展之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引起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其对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与学者极大关注,在这方面也作了许多研究。如何将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引用到昆明市景观格局研究颇具意义。
本文从景观的视角出发,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对昆明市2000年景观格局时空分布,以及昆明市从1990-2000年期间景观时空变化进行研究。文章着力于宏观角度研究,从而选取景观格局相关指数,对昆明市景观元素空间构成、景观元素在时间尺度上空间转移情况、景观的斑块形状、斑块破碎化程度、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景观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由林地、草地、水田、旱地、湿地、城镇居住用地和建设用地7类景观要素组成,其中林地是优势景观,在空间分布格局上,以城镇居住用地景观主城片区为中心,其它景观呈环状分布在主城区周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从1990年到2000年10年间,昆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林地景观、早地景观和水田景观向城镇居住用地景观转移,大量水田景观转化成城镇居住用地景观;同时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迫使林地景观转化为草地景观。在景观斑块特征上,城镇居住用地和湿地景观斑破碎程度小、斑块形状规则化,林地、草地、旱地和建设用地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高、斑块形状不规则。随着城市的扩张,昆明景观呈现二元格局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居住用地的城市景观破碎度减少,斑块形状变得更规则化;另一方面,林地、草地和旱地景观变得更破碎。湿地景观在昆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湿地景观面积仍呈减少趋势。建议昆明市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从景观生态需求功能出发,在保护滇池水域、森林和少占水田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实现城市快速发展,又能保证有一个环境友好的人居环境。
由于时间与研究条件所限,研究数据时间跨度大,本文只对昆明市从1990-2000年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客观描述,没有对引起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气候、人文活动和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展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