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框架结构考虑土层影响的地震反应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震设计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在同样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场地类别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参数影响地震作用。同样的场地类型下地基土的种类、厚度以及叠放顺序的不同,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按照规范公式,将得出相同的地震作用,这与地震动的实际不尽相符。本文通过研究相同场地类型的地基,由于土层的叠放顺序不同,对不同高度框架结构地震作用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在地基土对地震效应的减震作用研究不多,本文首先介绍了通过改变地基土的性质,如使用复合地基进行减震的原理和工程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土的动力特性,研究地震波在土层内的传播、耗散,建立相应的动力方程,从理论上证明地基土具有减震的效果。  随后,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建模分析,分别计算了10层、6层、3层的框架结构在Taft波、El-Centro波、天津波下,改变土层叠放顺序后的结构的地震反应。共分析计算了18种工况下结构的地震时程反应。研究了不同地震波情况下,在土层叠放顺序改变时,地震作用对不同高度结构的地震影响。通过分析结构顶部加速度、底部加速度、顶部和底部位移差的时程曲线得到直观量化的结果。  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场地类型下,地基土层的叠放顺序对地震作用有明显的影响。由于结构的自振周期均大于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且处于地震波影响系数曲线的下降段,自振周期对地震影响系数表明:楼层较高时,软土处于上层对地震作用的减弱更有效;楼层较低时,硬土处于上层对地震作用的减弱更有效。
其他文献
该文来自于实际工程.王家滩大跨越输电线路铁塔耸立在汉江两岸,高达122米,是高耸结构,在大风的激励下,会发生强烈的振动.中国现阶段这样的塔还有很多,有的甚至更高.输电铁塔
目前轻钢轻板结构新体系用于住宅产业化得到普遍欢迎.我们的设想是:把钢筋混凝土和钢两种结构杂交起来,形成钢模板钢筋混凝土,再加上必要的设计技巧,就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
磁浮轨道交通做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已经在国内开始逐步投入使用,该系统中低置路基结构主要做为车辆检修和车站内列车的承载结构。本文查阅磁浮规范等相关资料,设定了中低速磁浮
型钢-混凝土柱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针对配置对称结构钢的矩形截面组合柱,进行了较大量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些简化设计公式及计算
论文首先概述了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单纯利用振动模态参数进行损伤识别存在的不足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结构振动波传播理论,利用梁结构在简谐力
该文讨论了利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Delphi进行建筑结构前后处理软件开发中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了在新规范的要求下进行对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SAP84计算结果的混凝土配筋
该文首先从均匀土层中的单桩着手,通过建立单桩有阻尼竖向振动的微分方程,解出单桩在均匀土层中竖向振动的位移解,继而把此解推广到分层土中,利用传递矩阵法连接各土层单元,
该文首先分析了株洲航电枢纽工程中的特殊地基-风化深槽的几种可能处理方案,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适合混凝土和土体材料的弹塑性数学模型;然后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
面对日益发展的智能建筑和综合布线,开发一种综合布线设计软件,来帮助设计人员节省设计的时间和工作量,已经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该论文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开展的,
建筑基础初步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确定基础类型,基础类型的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论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以结构工程中的基础设计为对象,重点研究了基于BP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