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清律例是在大明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是封建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文法典,以“六杀”作为研究对象,从立法和法律实践两个角度去探析“六杀”的概念、特征、类别、科刑规则、法律实践以及所凸显的立法特点,从而更加清晰地认知“六杀”之间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了解清代立法的原则和特性,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认知历史,为未来的法律发展提供借鉴。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以清代“六杀”为研究对象,讨论“六杀”研究缘因,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前人研究的成果,以及文章的主要结构,说明文章写作的重点。第二章:清律“谋杀”的探析。从清律“谋杀”的概念,特征,类别,科刑规则以及司法实践状况等进行探析,说明身份差异对于科刑的影响以及“谋杀”科刑最重,同时也间接体现立法与法律实践的契合。第三章:清律“故杀”的探析。从清律“故杀”的概念,特征,科刑规则以及法律实践等方面进行探析,从有限的律文和极少的案例当中我们可以得知其在立法方面的不足。第四章:清律“斗杀”的探析。从清律“斗杀”的概念,特征,类别,保辜制度,科刑规则以及法律实践方面进行探析,从而对于“故杀”和“斗杀”的区别有明确的认知。第五章:清律“戏杀、误杀、过失杀”的探析。由于清律重故意轻过失,律文当中较少对于其解释,同时在《刑案汇览》当中也鲜有案例,故作为一章讨论。从他们的概念,特征,科刑和法律实践方面进行探析,从而达到清晰地掌握他们之间的区别。第六章:清律“六杀”凸显的清代立法的特点。通过对于“六杀”的立法和法律实践的探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清代立法的几个特点,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其立法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对于我们以后历史研究提供了借鉴。通过其法律实践的探析,我们可以得知立法与法律司法实践高度的契合性以及清律重故意、轻过失,以身份定罪量刑,复杂的主观罪过形式。通过其所体现的清律相关立法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清代立法的合理性。综述,我们得出更多的是清律“六杀”,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它是符合清代社会环境,并且能够完整呈现清代“六杀”的体系,为以后史学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