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双组分调控系统QseB/QseC突变株构建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主要以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毒力因子、基因组结构及其基因表达调控错综复杂。目前,对APP分子致病机理不清楚。双组份调控系统(two-t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TCS)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中,大量研究表明,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工具,可参与调控细菌致病性、生长代谢、耐药性、毒力因子表达和致病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尤其在致病性方面,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鉴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在已有的APP JL03,L20(5b),AP76,菌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以国内流行的强毒株APP血清1型SLW01菌株为亲本,开展了QseB/QseC双组分调控系统功能及可能的调控机制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双基因缺失突变株(△QseBC)的构建与鉴定   以SLW01基因组DNA为模板,参照Genbank中QseB、QseC基因的序列,从SLW01菌株中扩增了QseB/QseC基因的上下游片段。通过T/A克隆将得到的上下游片段,连接到pEASY-T1上,酶切后,连接到自杀性质粒pEMOC2上,构建缺失了2092bp大小的双基因重组自杀性质粒pEM△QseBC。质粒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血清1型APP的qseB、qseC上下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   将重组自杀性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供体菌β2155,以菌株SLW01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转移,采用基于氯霉素(Cm)正向筛选标记与蔗糖(SacB)负向选择标记通过两步同源重组的方法筛选出Cm敏感蔗糖抗性的克隆,进行PCR鉴定,确定发生了第二次单交换,自杀性质粒已丢失。并进一步通过反转录PCR和测序证实,确认双基因缺失突变株△QseBC构建成功。   2.基因缺失突变株(△QseBC)生物学特性及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双基因缺失突变株在体外能够稳定的遗传。突变株和亲本株的生长速率及溶血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负染电镜结果表明,亲本菌可以表达完整菌毛,而突变株菌毛没有表达。但测定基因缺失突变株与亲本菌的Balb/C小鼠的LD50,结果显示,与亲本菌SLW01比较,△QseBC的毒力有所下降。比较基因缺失突变株与亲本菌株的组织带菌量,结果表明,△QseBC在感染初期,组织(肺脏、血液)带菌量明显低于亲本菌。   3.基因缺失突变株与野毒株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差异基因的筛选   利用APP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亲本菌和基因缺失突变株对数期的转录谱,对芯片杂交的原始数据统计分析,找出了基因缺失突变株与亲本菌株的一些差异表达基因(±1.5倍为阈值),结果表明:上调表达基因25个,下调表达基因27个,并通过qRT-PCR验证9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和下调基因与芯片是一致的,表明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对差异表达基因做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出了三个可能调控的操纵子:APJL_0393(glycerol kinase),pilM(Tfp pilus assembly protein),APJL_1066(Putativeheme iron utilization protein)。推测pilM为QseB可能调控基因。   4.EMSA验证调控蛋白QseB与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三个可能调控的操纵子的启动子。凝胶阻滞实验(EMSA)结果表明:未经磷酸化处理的调控蛋白QseB均不与三个基因簇的启动子结合。磷酸化处理的QseB不能与APJL_0393,APJL_1066的启动子结合。但QseB可以与pilM的启动子结合,且比较稳定。结果表明,pilM基因受QseB蛋白调控。   5.基因缺失突变株△pilM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为了解释突变株△QseBC感染初期组织带菌量的明显降低、菌毛表达减少等表型的变化是否是由于pilM表达下调引起,进一步通过重叠延伸技术(SOE-PCR)构建pilM缺失突变株(△pilM)。从SLW01的基因组中扩增pilM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混合上下游的DNA片段,由于有重叠区,重叠片段之间退火,延伸成异源双链,加入外侧引物进行第三次PCR,得到由上下游同源臂构成的融合基因。快速连接到pEASY-T3,酶切后连接到重组自杀性质粒得pEM△pilM。质粒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血清1型APP的qseB、qseC上下游序列100%同源。重组自杀性质粒经过接合转移,两次同源重组,构建了基因缺失突变株△pilM。RT-PCR在RNA水平上进一步验证突变株构建成功。   基因缺失突变株在体外可以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生长、溶血活性没有显著差别。电镜负染(TEM)结果,亲本菌株可以表达完整的菌毛,突变株△pilM菌毛缺失。基因缺失突变株与亲本菌株进行粘附能力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的黏附能力下降了50%。测定基因缺失突变株较亲本菌株对小鼠致病力(LD50),突变株的毒力下降(2.36倍)。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双组份调控系统△QseBC可能通过调控pilM基因的表达来影响APP黏附、菌毛表达,致病性。
其他文献
数学本应是一门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性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却把学习数学看做是最痛苦的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爱好如果不能触动思维、内心、灵魂,就不会带来益处,教师应把每个学生引向兴趣的发源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前的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  美国心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当前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它在功能上继承了黑板和“计算机 投影仪”等教育设备所拥有的功能,以人机交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等优势,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非常有利,为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在传统课堂上,由于教具、方法和手段等教学环境的限制,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思维难以生动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不少教师只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与数学学科知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最怕什么?最怕学完后学生做题出错误:要么怀疑学生的智商,要么怀疑课堂设计的缺陷。许多教师视之为洪水猛兽,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学生的嘴,“棒”杀学生的思维,或再接二连三提问,直到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殊不知,在学生的错误中,包含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独特的智慧的光芒。我们若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注重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而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它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况且培养小学生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认识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条捷径,更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