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稳通信系统多用户干扰特性分析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anyikuaile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移动通信的安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码分多址(CDMA)技术作为第三代(3G)移动通信的关键接入技术,是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抗干扰性能力强等优点。跳频通信是另外一种常用的扩频通信技术,采用高速跳变的频段来传输信号以防止信号被截获或者干扰。虽然扩频通信技术具备一定的信号瞬时频谱隐藏或躲避能力,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基于伪随机过程的扩频通信信号仍然是一个平稳或循环平稳信号,检测方仍然能通过谱相关等统计分析方法检测到通信信号的存在,甚至通过大量的观测和处理估计出部分或全部通信参数。本文设计的非平稳通信系统从物理层信号产生机制上入手,从符号产生、扩频、调制等各个方面消除时间统计特性的平稳性或循环平稳性,使得通信信号难以被检测和估计。该非平稳通信信号物理波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移动通信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移动通信系统中面临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干扰。在码分多址系统中,由于各个用户的扩频码的非理想正交带来的多址干扰会严重影响系统的误码性能、降低系统容量。非平稳通信系统也采用码分多址接入,因此也存在类似的多用户干扰(即多址干扰)问题。不同于传统码分多址系统中的多用户干扰特点,非平稳通信系统中由于参数随机化的原因,多用户干扰呈现随机性和时变性,相比传统系统复杂很多。本文主要研究了非平稳通信系统的实现及其多用户场景下的多址干扰特性与干扰抑制方法。首先,本文分析了传统CDMA系统中多用户干扰的产生原因,回顾了现有的抑制或消除多址干扰的多用户检测方法,为研究非平稳通信系统的多址干扰特性与干扰抑制提供理论参考。然后,本文详细介绍了非平稳通信信号的构建,考虑到实现的困难,提出了基于联合随机化的非平稳信号构建方案并基于此方案给出了非平稳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然后在搭载Xilinx Virtex-6系列FPGA芯片的ML-605开发平台上完成了非平稳通信系统的数字中频环回VDHL实现验证。接下来分析了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非平稳通信系统多址接入方案,分析了在该多址方案下的非平稳通信系统多址干扰特性。由于非平稳通信系统的多址干扰十分复杂,难以用数学模型准确描述,因此本文从概率统计的角度仿真分析了非平稳通信系统的多址干扰的影响因素,包括随机化对地址码的互相关性的影响、载频随机化后的干扰概率和非平稳通信系统在特定参数下的干扰概率、干扰带宽的分布以及不同干扰带宽下的信干比。最后,针对非平稳通信系统的多址干扰的特点,研究了从系统本身出发降低干扰的方法,包括地址码的设计和系统参数的设计。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无线多媒体通信的迅猛发展,无线频谱资源变得尤为珍贵。据调查显示,现有频谱管理与分配策略是造成频谱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提出正是解决无线频
LTE(长期演进)是3GPP近两年来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这种以OFDM/MIMO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未来的几年LTE都是研究的热点方向。   UE在空闲模式下通过
广播是Ad Hoc网络中的重要操作,其目的是将源节点发送的消息传送给网络中所有的通信节点。多种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如AODV、OLSR、ODMDP等)使用广播进行路由选择并在网络节点
LTE(长期演进)是3GPP近两年来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被看成是“准4G”技术。它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基础性技术。当前,全球的移动通信产业对LTE寄予了厚望
近年来,随着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煤矿安全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蓝牙无线技术具有低功耗、低速率、近距离、低成本等特点,因此在短距离无线通信领域有着较大的优势。针对目前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简称LDPC码)作为高效纠错码的一种优秀码型,因其良好的性能,现在已经成为编码领域内,继Turbo码后又一被重点研究的热点,成为未
对测试仪而言,同步过程在整个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步误差的存在会引起符号间干扰(ISI)和子载波间干扰(ICI),严重影响系统接收机性能。本文着重研究LTE-TDD系统中符号定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跨企业的应用集成以及企业内部应用的集成提出了需求。而Web服务的出现使企业内和企业之间应用的集成成为可能。Web服务结合了面向组件的方法和Web技术
随着Internet和视频/音频技术的快速普及,高带宽的应用和多媒体业务的增多,组播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组播系统和传统的单播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复杂性,更难获得安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