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动态频谱分配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无线多媒体通信的迅猛发展,无线频谱资源变得尤为珍贵。据调查显示,现有频谱管理与分配策略是造成频谱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提出正是解决无线频谱紧缺问题的一种典型的技术。频谱分配策略直接决定系统容量、频谱利用率以及能否满足用户不同业务的需求,频谱分配技术是能否高效利用频谱资源的关键。   博弈论是研究具有对抗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字理论和方法,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微观经济学、无线通信等领域。博弈论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为相应的博弈过程找到纳什均衡点,博弈论就可以指导和分析我们的众多算法设计,使得我们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找到最优策略。本文以博弈论为数学工具,对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认知无线电中频谱分配的博弈论分析流程,并研究了两种基于博弈论的分布式频谱分配算法。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可以实现有效的频谱分配。   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基本知识以及论文的研究背景。接着在第二章介绍了现有频谱分配技术和频谱分配算法的原则,简要分析了常见的四种频谱分配模型,并重点对博弈论分析认知无线电以及基于特殊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算法做了详细的阐述。   第三章研究了基于潜在博弈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算法。同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充分考虑了认知用户对主用户的影响。通过对频谱分配算法的设计目标、效用函数构建的详细分析,并利用相关博弈理论证明了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最终能够达到收敛,在保护主用户通信质量的同时实现最小化系统干扰的目的,系统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第四章将功率控制与频谱分配相结合,研究了一种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的博弈论频谱分配算法。该算法中认知用户不仅能够选择多个传输信道而且还可以动态的改变发射功率以达到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的目的。文中详细分析了效用函数的构建过程,推导了算法的功率迭代公式,并利用凸函数优化理论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论文在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虚拟MIMO技术利用不同终端的天线组成虚拟天线阵列(VAA),可以在突破传统MIMO系统对发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天线间的距离至少为工作频段信号波长的1/4的限制的同时,利用MIMO天线间的
Ad Hoc网络作为一种快速发展、具有广泛应用场景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而MAC协议位于网络协议栈的第二层,是负责节点共享和接入有限的信道资源的
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通信由于其良好的抗干扰性、低功率发射的保密性,以及可以在同一个频带内同时传输多个用户带来的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在无线
随着国内3G牌照的发放,各个3G标准的大规模部署商用,通信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人们对移动通信数据、业务持续增长的需求和有限的系统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研究下一代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NGN网络所提出的呼叫与控制分离的思想为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技术的成熟和
多输入多输出(MIMO)是一种利用传输空间的自由度来成倍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IEEE 802.16e/802.16m WiMax和HSPA+等无线通信标准中。大规模MIMO(Massi
SDR平台在对通信基带信号处理算法进行研究和实现时是不可或缺的。传统的SDR平台使用DSP和FPGA的混合架构,无法在达到高的系统吞吐率的同时进行快速开发。由于GPU提供了强大
如何有效地同时实现信息保密和可认证的功能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签密体制的提出就是要达到计算量和通信成本都优于传统的“先签名后加密”方案的目的,并同时为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