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掠夺不断加剧,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水体本身具有自净能力,但是滥用和过度排污造成水质恶化等诸多问题。而在水污染的范围中,跨界流域又由于其跨越行政区划,产权不明而难以治理,跨界流域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污染造成的利益冲突日渐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如何防治跨界流域污染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解决环境污染负外部效应的有效手段,在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均有开展,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开创了一条新思路。那么,基于这种背景,如何将排污权交易应用到跨界流域污染的治理中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排污权交易在国内外已经开展的实践对我国跨界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进行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跨界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的研究背景,并对国内外排污权交易进行了研究综述,国内外对排污权交易的研究不仅有政策方面的建议,而且有针对实际问题的假设,对于排污权交易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介绍我国跨界流域水污染现状,从经济学视角分析跨界流域的特点。跨界流域的公共资源性造成流域“公地的悲剧”,流域污染的负外部效应又干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造成市场无效率。同时,在无管理和有管理下分别运用博弈理论对跨界流域排污权交易的利益主体进行分析,得出跨界流域引入排污权交易机制来治理污染是十分必要的。第三部分介绍排污权交易在国内外的实践发展情况,从国外的排污权交易实践总结出国外在政策、法制、技术、市场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我国排污权交易的主要做法,反思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实践存在交易范围狭窄、行政干预过多、后续评估缺乏、法规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由实践归纳出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之上,初步构建跨界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对交易指标的选取、交易模式的选择、流域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分别提供了核定方法,确定了兼顾容量的目标总量控制模式更适合我国跨界流域污染控制的需要。对排污权初始分配和初始价格确定、交易体系与监管体系构建进行研究,确定了无偿分配为主、拍卖为辅的初始分配模式和改进后的相等比例初始分配方法,按照等贡献值原则对跨界流域排污权交易程序进行设计,并确立了排污监测和公众参与的交易监管体系。第五部分选取跨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樊的汉江支流——白河作为案例,通过对其新甸铺断面历年污染物的比较,选取总磷作为交易指标进行流域排污权交易的初步设计,安排排污权初始分配、设计其交易价格和交易程序、提出建立企业排污监测系统和排污权配额跟踪系统来进行排污权市场监管,从立法、激励、信息等方面提出政策。本文在分析跨界流域的特点和排污权交易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跨界流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将排污权交易这项在国外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手段应用到我国跨界流域,以期能对我国跨界流域污染治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