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污损生物藤壶通过多种蛋白质为主的“藤壶胶”实现牢固的水下粘附。藤壶胶因良好的粘接性能及其所造成的严重污损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深入解析胶蛋白的特征、探究胶蛋白固化机制对阐释藤壶胶水下粘附机理,进而进行仿生粘合剂设计和针对性防污策略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我国海域普遍分布且无任何胶蛋白序列报道的网纹藤壶为研究对象,以多种方式从其固化胶中提取分离胶蛋白,并通过氨基酸测序和基于转录组数据库的质谱鉴定手段进行胶蛋白序列解析。此外,首次以基因序列已知的白脊藤壶19 kDa胶蛋白——Balcp19k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在海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淀粉样纤维的特性及其与固化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通过硅橡胶基底实海挂板的方式成功采集到了网纹藤壶固化胶。采用高浓度变性剂体系、化学试剂裂解体系及淀粉样纤维解聚体系三种方式提取网纹藤壶胶蛋白。最终成功部分溶解了网纹藤壶,电泳检测表明至少提取到7个以上考染可见条带。通过基于公共数据库的串联质谱鉴定方式确认了溶解量最高、表观分子量40 kDa条带来自新蛋白。进一步通过液相色谱纯化该蛋白后进行氨基酸测序,但因N端封闭未能取得成功。为解决无基因组信息、低丰度蛋白难以富集、N端封闭等难题,本论文测定了网纹藤壶成虫组织的转录组作为质谱鉴定的参考数据库。通过基于转录组数据库的串联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了网纹藤壶中几种已知胶蛋白的同源蛋白。同时,还发现了表观分子量40 kDa条带源自新的胶蛋白,其理论分子量为46 kDa左右,编码基因为转录本c94902g32。利用本课题组已构建的pET21a-Balcp19k质粒,通过大肠杆菌异源表达体系结合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和反相色谱技术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Balcp19k蛋白,并通过MALDI-TOF-TOF和Western-blot对产物进行了验证。通过硫磺素T染色、微观形貌分析和二级结构测定等方法,首次确定完整的胶蛋白Balcp19k在海水溶液自组装形成淀粉样纤维的特性。进一步对自组装动力学曲线测定及自组装产物溶解度分析表明,海水环境下胶蛋白自组装形成淀粉样纤维的过程与藤壶胶固化之间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