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以及健康素养之间的内部关系,探索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以及健康素养与行为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的于预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经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余杭区1623名调查对象进行健康素养、行为习惯及疾病相关状况的入户调查,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通过百分数和综合得分描述余杭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影响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揭露健康技能在健康知识和理念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健康素养水平对行为和疾病的影响。结果:(1)余杭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者25.51%,三方面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分别为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41.2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15.22%),健康基本技能素养(36.91%)。五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情况分别为科学健康观素养(44.42%)、传染病预防素养(39.99%)、慢性病预防素养(21.69%)、安全与急救素养(66.17%)、基本医疗素养(11.52%)。(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健康素养比较重要的因素,文化程度影响着总健康素养、三方面健康素养以及五类健康问题素养;职业、年龄、性别、地区、家庭人口数也影响着健康素养,职业影响着总健康素养、三方面健康素养以及科学健康观素养和安全与急救素养;年龄影响总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和慢性病素养;性别影响安全与急救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地区影响着传染病素养以及安全与急救素养;家庭人口数影响总健康素养;收入影响科学健康观素养。(3)健康技能在健康知识和理念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之间起到中介效应,效应比例为45.32%。(4)不同健康素养水平对吸烟和食盐饮食习惯有影响,对高血压患病以及肥胖有影响,表现为高健康素养者吸烟综合指数低,食盐偏咸比例低,高血压、肥胖患病比例低。结论:(1)余杭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好,但是各方面健康素养及五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并不均衡,今后在全面宣传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薄弱环节——慢性病、基本医疗、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宣传和教育。(2)在健康素养三个方面中,健康知识可以通过健康技能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形成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今后进行健康宣教和干预时,不仅应注重健康知识的宣教,同时也应强化健康技能的培养。(3)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家庭人口数、收入等影响着健康素养,尤其是文化程度这一指标。当今社会,慢性疾病已成为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年人群健康素养低,应寻找加强中年人群健康素养的途径。对农村人群,也应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结局。要想预防疾病,我们应当提高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