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6-1935年间,共产国际受联共(布)党内高度集权、个人崇拜及“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组织上日益集权、政治路线日益“左”倾同时,逐步沦为推行苏联外交政策的工具。受上述因素影响,共产国际所制定的对华政策错误层出。在此期间,导致中国共产党犯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都与共产国际有关。 本文力图以苏联解体后公布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托,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对1926-1935年间共产国际的中国政策及对中国革命影响作一番梳理,使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共产党间的关系的图景全面地展现出来。从中找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受挫的内在原因。 本文由六部分内容组成: 《前言》叙述了研究的范围(1926年3月-1935年1月)及依据;该研究的发展沿革及现状;研究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第一章探讨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失败的内在关联。处理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是共产国际右倾教条的起点;北伐战争中共产国际为了维护苏联的远东利益及打击联共(布)党内反对派,刻意维持国共合作,对蒋介石等新右派步步进逼采取退让政策并日趋右倾;压制中共领导人的不同意见,使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铸成,导致大革命的失败。 第二章探讨共产国际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共产国际的进攻理论对中国革命的错误影响。受斯大林的“三阶段”论的指导,瞿秋白犯下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受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的影响,中国党出现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并探讨了这些错误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探讨共产国际的组织路线对中共“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的影响。20年代末,联共(布)中央发动对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运动,并通过共产国际向各国党推行。共产国际对社会民主党的“左”倾政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三次“左”倾错误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在“打击中间势力”,追求“笔直又笔直”,队伍“纯而又纯”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等方面,影响尤为直接,从而给中国革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第四章探寻共产国际的布尔什维克化方针及在中国影响。布尔什维克化运动的缘起及逐步僵化;中国共产党在贯彻布尔什维克化方针过程中的失误及后果;对中国布尔什维克化运动的评价。 第五章探讨1926-1935年中共“左”右倾错误的根源。共产国际的错误政策和领导方式是中国革命受挫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幼稚及传统文化影响是屡次犯错的主观原因。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持久而艰难的历程,实现两者结合是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