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红葡萄酒矿质元素指纹信息初探及数据库构建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sc2Xid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红葡萄酒中的矿质元素参与葡萄酒的理化变化,影响葡萄酒的稳定性及感官特性,并可作为确定葡萄酒产地归属的指纹物质。因此,研究分析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指纹信息在产地归属识别中的应用对于了解葡萄酒的特点,提高与稳定葡萄酒质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矿质元素ICP-OES分析方法的建立,跟踪测定不同产地同一品种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过程中,从原料葡萄到贮藏原酒中Al、Ca、Cu、Fe、K、Mg、Mn、Na、Sr、Zn共1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发现各元素含量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揭示了最有可能发生污染的酿造工艺为除梗破碎工序,并将其确定为HACCP关键点:同时,建立了以Fe作为标识元素的上限质量控制图。   本研究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20个原酒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当聚类临界值取5时,从葡萄产地上可将山东烟台、河北黎昌和宁夏银川地区的葡萄显著区分。对20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了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1.808%,以Mg、Mn、Sr和Zn这四种元素建立了进行产地识别的bayes判别方程,并由样品归属地判别得分知判别方程对样品原料产地的识别率为100%。利用Access软件建立了干葡萄酒中矿质元素指纹信息数据库,记录了具有不同品种、产地、年份、工艺阶段等要素的葡萄酒中矿质元素的信息。通过调用数据库中20个红葡萄原酒样品的6种微量元素含量数据,并与相关国家标准或OIV标准比较,确定了临界值上下限区间,提出了红葡萄酒微量元素企业内控标准推荐值(A1=4mg/ml,Fe=8mg/ml,2n=3mg/ml,Cu=0.8mg/ml,Mn=3mg/ml),并建立了原料重金属元素污染风险规避的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水产养殖病害损失比例中鱼类占很大部分,主要以细菌性疾病为主,并且大多数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在生产上经常用抗生素类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来达到
当前机器人行业发展较为快速,各式各样机器人层出不穷。其中室内机器人较为常见,引导其室内行走的室内移动技术需各种算法相互协调配合,这些算法包括定位算法,场景分析算法、实时地图建立算法等。此外室内机器人移动技术通常也会与图像处理、电子通讯等技术存在交叉融合,综合性很强,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与室内机器人行走技术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概括。然后根据本实验室环境布置较为复杂特点进行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