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GDP总量一直在创造纪录,但居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却成为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不和谐因素,探究贫富差距大小及其成因一直是当代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基尼系数早已超过0.5,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并跨入差距悬殊行列。然而,近几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表明,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并没有导致我国发生社会动荡,可见,基于截面数据的基尼系数等统计指标并不能反映居民间贫富差距的真实情况,而基于面板数据的收入流动性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 -2009)数据对我国现阶段收入流动性进行详细研究。首先对比研究农村和城市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在这20年间的变动趋势;然后针对城市居民,通过父辈与子辈配对样本探究我国城市居民代际间收入流动性发展现状;最后使用Logistic(?)二项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收入流动性的微观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影响程度和方向。本文主要内容由四部分构成,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整体研究方法以及可能创新性与不足。本章主要从代际内收入流动性、代际间收入流动性以及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三方面研究收入流动性与我国贫富差距关系。第二章阐述收入流动性的理论结构,评述常用的测度方法。本章测度代际内收入流动性的指标分为相对主义测度指标和绝对主义测度指标。其中相对主义测度指标包括惯性率、亚惯性率、平均流动率、Shorrocks指数和M指数;绝对主义测度指标主要是指欧氏距离函数。在测度代际间收入流动性时,本章使用的方法是收入弹性系数法,也就是子辈收入相对于父辈收入的弹性系数。最后,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来测度影响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及其影响大小。第三章是针对我国收入流动性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 -2009)数据分别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收入流动性的大小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和城市收入流动性初期呈现较高契合度,都是逐渐增大。1997-2000年是转折点,从2000年以后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稳步上升,城市居民收入流动性则迅速下降。而城市居民代际间收入流动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状况。最后,通过对微观因素的研究发现,农村和城市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也存在明显的二元型现象。在农村模型中,性别变量和年龄变量的影响非常显著,而在城市模型中,微观因素影响极其不显著,甚至有些年份没有影响因素进入模型。第四章主要阐述中国收入流动性与贫富差距作用结果[0],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贫富差距较大且有继续加大的迹象,城乡经济发展二元型现象日益严重。针对这种现象,应该进一步拓展农村产业多元化,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宏观调控农产品价格,避免“谷贱伤农”的现象,从根本上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村居民老有所依。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尽可能减少农村居民因疾病或者其它意外带来的额外支出冲击从高收入阶层跌入低收入阶层。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多年连续面板数据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对收入流动性进行测度,并且将农村和城市收入流动性进行对比研究,因而研究结论较为全面。本文的不足之处,由于研究数据和时间的限制,无法全面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因此对结论的说服力稍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