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从教意愿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e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发展乡村教育,根本在教师。教师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一切重大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多年来,我国城乡教育差距巨大,尽管原因很多,但根本是教师的差距。因此,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差,往往既吸引不到又留不住优秀教师,致使乡村学校教师从教意愿较低,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因而引起政府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河南省X市P区16所乡村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乡村中小学教师从教现状,分析乡村教师从教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乡村教师为什么会对职业发展前景担忧,进而提出提升乡村教师从教意愿和职业发展的策略。按照以上逻辑思路,全文分五个部分进行探讨。绪论:主要明确论文要研究的问题、目的、意义,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研究理论的指导,设计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主要涉及乡村教师、从教意愿和教师职业发展。明确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结合乡村教师所特有的特征选择ERG激励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对P区16所中小学乡村教师从教意愿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差异分析,发现乡村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与从教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第三章,分析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已有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认为乡村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前景担忧既是乡村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乡村教师从教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章,提出乡村教师从教意愿和职业发展的提升策略,以解决乡村教师对职业发展担忧的问题,从而增强乡村教师从教乡村学校的意愿,为乡村学校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和有发展”的教师队伍。
其他文献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性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的机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人员在谈到小学创建英语课堂的决定和工作安排中确切指出:本次小学英语的创建,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有了全新的成果,尤其是将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于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的导向是需要走向未来教育。钱学森同志曾经针对未来教育进行了表述:“未来教育=人脑 电脑 网络”。文章对于多媒体网络技术
晚清时期是传统雕刻技艺较为发达的时期之一。中西文化的交融让传统雕刻艺术的技艺得到了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传统门窗的雕刻艺术更具多样性。本文主要阐述了晚清时期湘东地
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活的灵魂”,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了无数的希望。近年来,相关部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村教师的生活状况。但是,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
利用FAOPenman—Monteith计算法(FAOP-M法)、Penman修正公式法(P法)、Irmark.Allen拟合公式法(I—A法)分别计算了海北高寒草甸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以FAOP—M法计算结果为标准,与其它两种
在南平市气候分析和锥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地形、地貌特征,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结合果树和农业气象专家的研究成果,利用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和GIS中的数
2010/2011年度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均与常年同期接近,光温条件总体有利于冬小麦、油菜等作物安全越冬和生长。2010年秋季麦田底墒良好,且冬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稳健运营发展的基础,实行内部控制评价是确保内部控制合理有效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良好的内控有利
[目的]调查孕妇孕中期血清维生素A、E的水平,分析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孕妇在孕期营养方面的保健提供合理的指导依据。[方法]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并拟于我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中期(孕14周-27周+6)于产科门诊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于检验科采集外周血,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水平,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则是提高其专业水平的根本之道。近年来,国家在着力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乡村,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既有学校教育的属性,又有社会教育的属性,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来实现。目前,大学社会实践教育还没有形成规范的社会化环境,这不利于高校培养现代化的高层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