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分析DR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DR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其证型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以期探索DR的辩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DR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线索。研究方法:1.选取2013年1月1月至2014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52位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组,即单纯糖尿病患者(DM)组61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91例。2.填写《DR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表》并进行辩证分型。3.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DR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DR中医证型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研究结果:1.两组的性别分布运用卡方检验,p=0.57,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的年龄、病程运用t检验比较,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DR组病程>5年者占81.32%,说明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DR的可能性就越大。4.两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各进行组间比较,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进行组间比较,p=0.02,P<0.05,有统计学意义。5.DR组与DM组在阴虚内热证及瘀血阻滞证方面,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DR组中,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湿浊中阻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9.56%、38.46%、12.09%,说明此三证与DR的发生、发展有紧密关系。6.病程<5年的证型以气阴两虚为最多,占总数比例的82.35%;病程为5~10年者,以瘀血阻滞证、气阴两虚证较多,分别占总数比例的42.11%、39.47%;病程>10年者,以瘀血阻滞证为最多,占总数比例的52.78%,其次为湿浊中阻证,占19.44%。7.对DR中医证型在血脂方面分别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值均大于0.05,DR不同证型在血脂比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1.DR的发生、发展与性别无关,而与DM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有关。2.DR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比DM组要高,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DR有密切关系。3.DR组以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湿浊中阻所占比例较高,说明三者与DR的关系最为密切。4.病程方面,<5年者证型主要以气阴两虚为主,说明气阴两虚是DR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5年者以瘀血阻滞证为主,瘀血是是DR的病理产物。5.本次研究中,DR中医证型与血脂有一定的关系。从总体上看,除肝郁气结外余6个证型血脂水平均大于正常值或临近正常高值,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等阴虚证血脂水平较湿浊中阻、瘀血阻滞等实证以及阴阳两虚血瘀水停等虚实夹杂证偏低,其中瘀血阻滞证、阴阳两虚,血瘀内停证血脂水平最高。DR的血脂水平越高,则更倾向是湿浊中阻、瘀血阻滞等实证以及阴阳两虚血瘀水停等虚实夹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