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频段岩石物理模型的井震匹配方法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资料在反演解释过程中,通常需要和测井资料结合应用,以弥补其在纵向分辨率不足的缺点。由于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存在尺度、频率与传播路径上的差异,且实际的岩石孔隙结构往往会导致频散现象,这将使得它们在速度反映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测井数据进行频散校正,才能使其与地震资料更好的匹配。本文首先对测井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中值滤波剔除异常数据;利用沃尔什变换对测井数据进行初步分层;根据最小速度差及最小厚度原理对其进行更为精细的分层,使其保留更多地层信息。其次,采用了三种尺度粗化方法,分别为简单的加权平均法、Backus等效平均法以及相关函数(PCF)法,对声波测井速度进行降频处理,使其直接从测井频段降到地震频段,并与同频段地震VSP速度进行比较。然后,利用三种跨频段的岩石物理模型,分别为标准粘弹模型、谐振Q模型以及基于孔隙结构分布的拓展喷射流(E-S)模型,对处理后的测井数据进行频散校正。最后利用降频后的井数据以及频散校正后的井数据分别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与原始测井数据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并插入井旁地震道,分析其匹配效果。通过分析最后的合成记录可知,直接利用尺度粗化后的测井数据制作合成记录,并没有使得时深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在振幅特征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相较而言,PCF方法考虑了非均匀介质中各异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的弹性散射,粗化效果略优于前两种方法。因此不能单纯的利用尺度粗化后的结果进行井震匹配,还需要和相应的频散模型结合使用。利用三种跨频段岩石物理模型校正后的井数据所制作的合成记录,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层位能够良好的对应,相位偏差较低,振幅特征相似,与井旁道的相关性也有所提升。尤其是新建立的E-S模型,实现了对测井数据的逐点频散校正,使其在薄层信息展示及精细层位标定上更有优势。
其他文献
罗汉果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具有治疗咽喉痛和缓解便秘等作用,因此在东南亚地区它有着作为药膳和传统中药被广泛使用的悠久历史。罗汉果苷V(Mogroside V,MV)是罗汉果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首先讨论了带有与Abel核(t-s)-α形式不同的弱奇异非紧核等sμ-1/tμ的Volterra型积分方程,其大部分真解具有奇异性.由于谱方法具有指数收敛性,随着多项式次数的增加,近似解能够很快的收敛到精确解,所以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并把其应用于带有Abel核的Volterra型积分方程的求解[25].但对于非紧核等sμ-1/tμ,一些经典的谱方法在处理非光滑问题时就失去优势.因此
自1977年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发现导电聚乙炔以来,导电聚合物以其突出的光电性能吸引了众多科学家进行研究。由于这类材料结构的共轭特性,使它能传输电荷、受激发光、从而能够或可能在许多电子或光电子器件上得到应用,如高分子发光二极管、光伏打电池、场效应管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促使科学家竞相研究这类具有光电活性的共轭材料。本文从材料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基于目前聚合物光电材料研究中所遇到的的问题,设
目的:近年对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相关研究发现,VTE发生率较以往认为更高,特别是骨科手术及大型胸部肿瘤手术。食管及食管胃结合部癌在我国高发,此
目的:1.了解原发性痛经患者与非原发性痛经女性在月经期间焦虑和抑郁的差异;2.观察隔药灸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8年6月-2019
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及女性健康。我国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局部晚期,盆腔放疗是患者综合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接
近年来,由于铁电及铁磁性的类钙钛矿化合物在信息存储、红外传感以及压电传感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引起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兴趣。一些类钙钛矿化合物具有优良的铁电性、铁磁性或相变特性,在外部条件的激发下,相变点附近会出现介电异样及热学性质的异样。在设计合成具有铁电或者铁磁性质的相变材料时,由于配合物中的过渡金属往往可以提供良好的铁磁性,含氮的铵盐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极性结构,往往伴随着氢键及其无序的可能性,为寻找铁
丹皮酚是一种在中国上市的抗炎药物,相比于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例如塞来昔布,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丹皮酚的临床应用并不广泛。目前丹皮酚主要用于皮炎的治疗,如丹皮酚软膏制
立方氮化硼聚晶,是继人造金刚石问世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高新技术超硬材料。作为切削硬质材料主要刀具材料,在其加工应用中,高速、超高速、重载等条件使得在切削中产生大量的切削热,较高的切削热产生不仅会使切削工具发生结构变化及热损伤,导致切削工具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无法预料的磨损,而且也会影响被加工工件表面完整性和尺寸精度。本文旨在通过热处理工艺模拟聚晶立方氮化硼在加工应用中产生的切削热,揭示高温热处理对聚晶立
介孔炭材料具有高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孔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吸附、分离以及传感器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提升介孔炭材料的性能,许多研究尝试对它们进行功能化修饰,例如:掺杂氮原子和磁性纳米粒子到炭基体上。目前,有机-有机自组装是制备介孔炭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介孔炭材料的形貌很难控制,并且由于制孔模板与炭前体间的作用力较弱常常导致介孔结构坍塌和变形,这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