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情况。 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24小时(S1)组、48小时(S2)组、72小时(S3)组、假手术(C)组和正常(N)组。S1-S3组在静脉麻醉下经枕大池注入非抗凝的自体动脉血(1ml/kg)复制SAH模型,C组经枕大池注入等量的37℃的生理盐水,N组不予任何操作。S1-S3组分别在SAH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后在静脉麻醉下取出基底动脉,C组在注入生理盐水后72小时取出基底动脉,N组直接取基底动脉。用酶溶液Ⅰ(木瓜蛋白酶0.5mg/ml、二硫赤藓糖醇1mg/ml)和酶溶液Ⅱ(XI型胶原酶1mg/ml)分两步进行酶消化分离各组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细胞膜电容、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电流,在细胞浴液中加入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1umol/l),验证各组所记录到的电流是否为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电流。 结果:各组细胞数量、大小、膜电容无明显差异(P>0.05),S1-S3组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电流较C组和N组增大(P<0.05),与S1和S2组相比,S3组电流增大更为显著(P<0.01),C组和N组电流无明显差异(P>0.05)。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能够有效抑制各组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电流(P>0.05)。 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电流增大,以S3组电流增大最为显著。硝苯地平能够有效抑制各组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