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影视字幕翻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电影的字幕渠道慢慢了解着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观众期待获得和原语观众一样的感受,好的字幕翻译就能更好服务目的语观众。目前,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开始慢慢关注这一领域,结合各种中西方翻译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本文尝试用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来探讨英文字幕翻译,文本分析的是获得美国奥斯卡多项大奖的经典电影《教父》里面的字幕对白翻译。20世纪60年代,经过长时间的会议翻译实践,达妮卡·赛莱丝科维奇教授在法国的巴黎高等翻译学府创建了释意理论。该理论起初为口译,会议翻译所应用,而后,国内外一些学者将该理论应用到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及其它翻译领域。它的主要观点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作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释意理论指出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活动,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他们应该先理解了源语言,然后意义与语言形式分离,即脱离源语言外壳,最后重新表达。通过释意理论的详细阐述,本文旨在用其研究成果来指导好字幕对白的翻译。本篇论文主要由引文,主体部分和所得结论三部分组成。论文的第一章引文陈述了研究背景,论文的写作目的及其写作意义。第二个章节阐述了影视翻译,尤其是字幕翻译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以及字幕翻译的分类,及其特点。第三个章节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法国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它的建立与发展,以及该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它提出的翻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理解,脱离源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第四章节应用释意理论的观点,分析英文电影《教父》字幕对白的翻译。第五章节是针对释意理论理论所提出的“脱离源语言外壳”,译者在字幕翻译中所采用的一些翻译策略。最后一章结论部分,笔者对全文做出了总结。过去,一些学者用其它的翻译理论对字幕翻译做了研究,而在翻译理论和字幕文本的相互结合研究中,还很少看到用释意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的文章。本文尝试用释意派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研究英文字幕的翻译,以期望本研究能抛砖引玉,为影视字幕翻译带来一些启发,使影视字幕翻译更受重视并发挥其跨文化交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