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中的社会整合——对重庆“棒棒”群体城市生存轨迹的观察和思考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fc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转型期不容忽视的战略问题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进城农民怎样在城市生活、他们带给城市什么、城市又给了他们什么,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焦点。近年来尤其是建立直辖市后,随着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市区,“棒棒军”便是这个流动大军中最典型、最具地方特色的现象。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为社会整合这个宏观概念寻求微观层次的阐释,并尝试归纳一个解释农民务工群体社会整合问题的认识框架;通过对处于转型期的城市社会以及身处其中的农民务工者片断——“棒棒军”独特生存状况的观察与思考,探讨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城乡流动带来的社会整合的转型期特质。本文属于定性研究,对实地研究方式进行借鉴使用,主要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观察法收集实证材料,作为文章的分析基础。 本文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主要涉及“棒棒”群体城市生计的实现、与城市系统的遭遇、形塑的社会心理这三方面内容。首先,在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同时借鉴关于流动务工农民的已有研究成果,对山城“棒棒”群体的社会整合状况做出判断:以功能整合为主,制度整合薄弱,认同整合不足。其次,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视角,寻找“棒棒”群体现阶段与城市社会的整合机制:利益互补机制、制度创新机制、再社会化机制。最后,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出发,针对整合的三个维度和机制,尝试得出在城乡流动背景下促进“棒棒”群体社会整合的建议:通过培训转移减少规模、完善服务和管理的制度化、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认同与融合。
其他文献
1 播前准备 1.1 选地应选择土壤肥力中上,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质地中等,富含有机质,养分充足,杂草较少的地块最佳。地块有机质含量≥12g/kg,碱解氮≥60mg/kg,速效磷≥6
随着老挝社会经济改革的进行,老挝也处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分层的迅速变迁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分层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回顾老挝的社会经济改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压力不断加剧,出现了很多与职业流动相关的问题,近年来比较突出的是“闪辞族”的出现。这一社会现象有发展为一种新的职业流动模式的趋势,已成为
拖欠农民工工资,是近年来各行各业特别是建筑行业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问题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政府及有关方面的警惕。首先,由于拿不到养命钱,无法获得生活保
社会学发展至今,形成了默会(tacit)的研究对象:社会(society)或者社会性(thesocial)。然而,今天的社会学危机四伏,因为它赖以成立的基础正在被吞噬或者说遭受致命的打击——人们
本文主要以社会学角度为主,综合管理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来分析这个选题,而不仅仅局限于医学领域。笔者认为若仅停留于事件本身,这将会大大削弱对它进行研究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经济实现了持续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城市逐步发展生成都市群,将是我国城市当前的发展方向。对于农村而言,并非要实现与城市同样的发展,但是却要实现同步发展
1 制定规划,规模种植根据国家和地方对各类不同品质小麦的需要,建立不同品质类型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如:面包、面条和馒头专用型小麦应在土壤氮素水平较高、土质偏粘的淤土
一个政治体系的维持需要依赖多种条件才能得以存在和延续,信任便是其中要素之一。理解和考量信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多个角度,本文对政治生活中信任问题的探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