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豆乳和发酵豆乳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并通过检测血清或结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肠组织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mRNA表达,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64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豆乳干预组和低、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8组。干预组分别用豆乳和发酵豆乳灌胃干预,其余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wk。干预1wk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进行造模。实验期间,观察大鼠活动状况、体重变化、粪便形状及便血等一般状况,3周后颈静脉采血处死各组大鼠。评价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疾病活动度指数、组织学损伤,HE染色后观察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等,按试剂盒说明检测大鼠血清或结肠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或结肠组织中TNF-α、IL-10、IL-6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和TNF-α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均出现腹泻、粪便松散、粘液便及粪便带血等症状,体重下降显著(P<0.01),DAI评分升高(P<0.01),观察结肠组织,局部组织溃烂严重,溃疡、炎症、充血等损伤明显,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和大体形态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
2.高剂量豆乳干预组和各发酵豆乳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体重下降程度明显好转,腹泻及便血等症状缓解,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大鼠结肠黏膜溃疡、充血、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损伤明显改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5),以中、高剂量发酵豆乳组最为显著(P<0.01)。
3.模型对照组MDA含量和MPO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和T-AO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血清和结肠MDA含量降低(P<0.01),MPO活性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T-AOC升高(P<0.01);高剂量豆乳干预组和低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其余干预组无显著差异。
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水平和大鼠结肠组织中的促炎因子IL-6水平,模型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抑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大鼠TNF-α和IL-6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豆乳干预组和低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也明显下降(P<0.05),IL-10水平仅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明显升高(P<0.05)。
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仅发酵豆乳各干预组TNF-α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豆乳干预组TNF-α mRNA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 mRNA表达,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发酵豆乳干预组较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余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1.用5% DSS水溶液成功建立了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
2.中剂量的发酵豆乳可以减轻DSS诱导的大鼠UC临床症状,改善大鼠结肠损伤,对大鼠炎症症状的缓解作用明显。
3.发酵豆乳对UC大鼠的防治作用是显著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发酵豆乳的抗氧化损伤及阻断NF-κB p65的活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