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制造领域,竞争优先权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全球化、经济的区域化、经营的跨国化已日趋明显,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只关注一种竞争优先权的开发而是注重对多种竞争优先权的开发,而企业对竞争优先权抉择的过程便是竞争战略形成的过程。在制造战略理论研究中,竞争优先权关系研究一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竞争优先权关系主要有两种形式:权衡关系模型和累积关系模型。而累积关系模型的研究基础正是针对企业的多种竞争优先权开发而展开的。 本文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已有学者在单一条件下对竞争优先权累积关系模型研究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制造战略竞争优先权累积关系理论框架模型。应用国际制造战略调查项目(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Strategy Survey,IMSS)的数据对制造企业竞争优先权累积关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本文首先对制造战略竞争优先权关系研究中的两种关系类型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重点评价了竞争优先权累积关系研究中的局限性和问题,提出新的制造战略竞争优先权累积关系理论框架模型:竞争优先权的构成要素、累积关系模型、对制造绩效的影响研究;构建的竞争优先权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交付、成本、柔性、创新。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应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IMSS数据库提取竞争优先权要素,同时进行对竞争优先权累积关系的验证;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比较拥有不同竞争优先权数量的企业制造绩效的差异。 其次,本文还对4个不同约束变量条件下的企业竞争优先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比较不同的企业地理区域、企业经营规模、企业行业类型、企业经营区域条件下的竞争优先权累积关系的差异。 在上述横向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从纵向上对竞争优先权累积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即从4个不同时点:1993、1997、2001、2005年的制造企业竞争优先权累积关系进行动态分析和比较。 本文最后对中国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先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企业发展和关注的竞争能力关系,为参与世界竞争提出了本文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