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比较了鲁迅和玄镇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了异同点存在的原因。为此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对鲁迅和玄镇健各三篇短篇小说进行了考察。选取六篇短篇小说作品的典型女性女性形象分为三类进行比较。第二章分析了1920年代中韩两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性的现实处境。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对女性的迫害、新文化运动下女性的觉醒和女性解放运动等方面分析了1920年代中国的女性现实处境。对韩国女性解放,从韩国女性在殖民统治和封建家长制下的双重压迫,女性教育热潮的兴起,女性团体和女性同友会的活跃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第三章首先考察了鲁迅和玄镇健的生平和文学活动。鲁迅和旧式女性朱安的不幸结合使鲁迅对女性解放有了更深的认识。玄镇健的妻子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型,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强的自传性格。将鲁迅的《祝福》、《离婚》、《伤逝》和玄镇健的《贫妻》、《火》、《牺牲花》中的女主人公分为顺应型旧式女性、反抗型旧式女性和反抗却失败的新女性三种类型并分别分析。《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贫妻》中的妻子共同之处在于都受到封建家父长制的压迫却浑然不知,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价值观已渗透入骨并极力维护。与祥林嫂在恐惧中悲惨死去所不同的是,《贫妻》中的结局是妻子受到丈夫的爱,以夫妻之情克服经济上的窘迫。本论文中指出结局的不同与作者的个人经历相关。《离婚》中的爱姑和《火》中的顺伊反抗的方式和对象截然不同,但都没有认识到造成自己不幸的深层次原因是男尊女卑的伦理道德。《伤逝》和《牺牲花》中的主人公虽然都是反抗失败并死亡,但失败的原因不同。子君是因为经济不独立而失败,但S却是因为男主人公的软弱而失败。本论文指出这与鲁迅重视经济权的女性解放思想和朝鲜传统的女性特质相关。总之,两位作家作品中的旧式女性虽然受到压迫,却对受压迫的深层次原因浑然不知,相反,新式女性更明确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追求自由恋爱,但存在经济能力不足和男尊女卑思想残留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