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水平快速提升,人均GDP不断攀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近几年GDP增长率却持续走低,2017年仅为6.76%,经济增速缓慢。因此,实施创新战略,刺激经济增长不失为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长期经济不合理的粗放式发展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习近平指出,要想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将绿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这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在强调推进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环境问题。将生态环境与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相结合,走绿色发展可持续道路。与此同时,随着创新战略的实施,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那么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如何?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人力资本等影响因素在知识产权保护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如何?在此背景下,本文在测算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关系。在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回顾绿色创新效率及其空间溢出等相关文献,并深入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绿色创新效率间的关系等研究理论,在此基础上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分析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其次,通过收集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201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并从整体以及分地区的层面分析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变化趋势。接下来,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关系。先通过直接、间接以及总效应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等控制变量对本地区、相邻地区的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平均影响关系。然后引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平方项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其它控制变量的交叉项的模型,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控制变量对二者的调节作用。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增长速度缓慢。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的效率最高,中西部效率水平较低。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以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平均影响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为不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拐点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3.128的时候。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大于0小于3.128时,抑制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反之大于3.128时,促进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除了贵州、云南、甘肃2008年和贵州2009年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低于这一临界值,其余各省份考察期内均大于这一临界值。并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产权结构均负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但是这种负向影响却并不明显。企业家精神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且作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