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18年7月,全国机动车的保有量达到3.19亿辆。其中电动汽车只有199万辆,传统燃油机动车达3.17亿辆,大量的尾气排放严重污染空气,对燃油的巨大消耗加速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因此,电动汽车作为最新的发展方向而备受人们的关注。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包括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如今前者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因此也暴漏出了一些局限性,例如必须使用输电线连接才可实现充电,恶劣天气下充电容易发生漏电等问题,这些对于无线充电来说恰恰可以避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实现运用了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原理。这种技术可以避免带有高压的输电线频繁扯动带来的不便,也避免了漏电的发生。但是,无线充电还是存在一些诸如传输功率和效率过低的技术难题,因此,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传输特性、安全问题以及车辆停车充电位置纠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由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过程中,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是影响无线充电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车主进行泊车充电的时候很难通过自己的感觉实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精准对位,从而很难得到最大的耦合系数,使得无线充电快速有效的进行。本文设计了一套定位装置,装置中的检测模块采集设置在充电车位附近永磁铁的磁信号,上传到上位机实时显示强度的变化,方便驾驶员进行快速有效的充电。(2)针对电动汽车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可能混入金属异物的情况,本文分析了金属异物置于无线充电系统能量传输区域时对无线充电系统参数及效率的影响。研究中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平面盘式螺旋线圈3D电磁场仿真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尺寸、不同材质的金属异物对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电磁场参数以及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混入系统可能会产生涡流效应和磁效应,磁效应和涡流效应会对无线充电系统参数产生不同的影响,降低系统效率;受影响程度与金属的尺寸和位置密切相关。此外,金属的涡流效应会产生涡流损耗并导致温升,对充电系统有极大的安全隐患。(3)针对金属异物对无线充电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利用OpenCV实现的视觉识别方法,通过固定摄像头对检测区域实时图像的采集,并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存储,方便远程监测中心及时的抓包图像。然后完成感兴趣区域的分割提取、异物检测和特征值提取,同时针对光照等外界干扰引起的错误识别问题,对大量的样本进行了训练学习,提高了异物检测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