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锥齿轮旋转超声磨齿加工变幅器装置设计与优化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3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锥齿轮一般采用铣削加工或硬齿面磨削加工,磨削加工硬齿轮面时,磨削力较大、温度较高,齿轮面容易出现热损伤现象,降低齿轮使用寿命;基于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改善传统磨削加工的方法,其中利用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就是一种能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加工方法,其主要核心为超声磨齿加工装置。本文针对超声磨齿加工装置进行了以下研究:1.超声加工系统的设计:超声加工装置设计主要集中在变幅器的设计,以普通阶梯型变幅杆为例,运用非谐振设计理论设计一种纵向谐振变幅器结构,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设计频率28000Hz,变幅器模态纵向振动频率为28.10k Hz,与理论值28k Hz的相比误差为0.36%,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2.为加入超声加工振动系统来达到改造机床的目的,结合已有的原始条件,设计一种空心圆柱大工具头螺旋锥齿轮超声磨齿加工装置;基于纵向振动动力学方程,结合各区域须满足的边界条件进行整体式设计与分体式设计;分别对两种方式设计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两种模型模态纵振频率都较为合理,但两者模型尺寸与振动特性却存在差异;仅改变其连接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连接方式会导致模型模态发生改变,进一步分析发现连接处预紧力是使得模型振动特性改变的主要原因。3.依据Mindlin中厚板理论,设计一种带大工具头的超声纵弯耦合谐振变幅器。砂轮工具头主要利用节圆型振动,先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刃底高度为9mm的砂轮模型,其模态频率为20045Hz,与理论设计频率误差仅为0.22%,符合设计要求。建立纵弯谐振变幅器振动模型,变幅器需满足超声纵弯耦合谐振条件与边界条件,通过计算得到变幅器未知尺寸参数。建立超声纵弯谐振耦合变幅器模型,对其进行仿真模态分析,模态频率为19309Hz,与理论设计频率20000Hz误差为3.45%。变幅杆轴向振动,大工具头以圆心为基准弯曲振动,且振动类型为节圆型,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核心,装机容量和渗透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是电力能源的迫切需求与电网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加。为提高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能效管理水平,本文研究了高压直流供电、混合储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方式,并对能效管理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分析了高压直流供电及其关键技术,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其次,在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
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易于集成、成本低、耐腐蚀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石油勘探、海洋监测等领域内。在线型马赫-增德尔干涉仪(MZI)因其体积小、灵敏度高、制作简单等优点,成为了光纤传感器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在线型MZI测量温度与相对湿度(RH)灵敏度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两种传感结构,从微结构、改变耦合方式以及传感器涂覆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1.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锥形
我国高铁车速已达到350km/h,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高铁车速的提升,除了依靠子弹型车头和流线型车身,还因为工业铝合金取代钢铁材料从而实现了车身轻量化。然而铝合金车身常用的焊接连接方式容易出现气孔、裂纹等焊接缺陷,大大的降低了高铁使用寿命,急需一种连接技术解决高铁铝合金车身不易焊接的问题,因此自冲铆接技术应运而生。但目前自冲铆接技术多应用于汽车领域,是否满足高铁车身疲劳性能要求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控制系统与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交互频繁,导致机密信息容易受到入侵者和其他恶意实体的攻击。作为离散事件系统中重要的机密属性,不透明性能够描述信息系统对任何外部观察者隐藏其机密信息的能力。因此,不透明性的分析和控制是离散事件系统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不透明性的研究大多基于形式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形式语言对系统属性进行形式化规范和描述,并给出了许多深刻且重要的理论。在矩阵
当今世界人口结构正逐渐发生老龄化,这使得骨质疏松症患者比例逐年攀升,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遭受多次骨折;骨质疏松症如果发展到末期可能会出现骨缺损,这可能需要植入生物材料。本文针对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两种症状,探讨了一种中药散巴布剂对于皮质骨骨折的愈合效果和3D打印钛合金假体在松质骨的骨整合作用。(1)实验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对左侧桡骨进行手术骨折造模,术后分为三组,分别为未干预组、夹板固定组和散巴布剂组
处在细胞微环境中的细胞会受到不同形式的力学刺激,这些力学刺激会直接影响到细胞的生理活动。三维细胞支架作为体外组织工程的重要一环,在体外细胞培养中为细胞提供稳定的生存空间,并且为细胞微环境的构造提供合适的场所,因此通过研究在不同条件下流体中细胞支架的力学响应以及支架周围流场的参数,可以为体外组织工程的细胞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根据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的理论基础,通过使用ANSYS Workbench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由于现有的大部分抗肿瘤药物在选择性和副作用方面存在问题,因此,设计能够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的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2,4-氮三唑类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抑郁和抗结核等生物活性。二硫醚类衍生物具有抗菌、抗炎和抗阿尔滋海默病等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近几年来二硫醚衍生物的抗肿瘤潜力吸引了药物化学家的极大兴趣。基于上述生物活性特征,本课题设计、合成了21个含有1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现代研究热点之一。其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传输距离较远,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当收发线圈的对位发生偏离时,其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仍会有较大降低,严重影响系统性能。而改变发射线圈结构是实现抗偏移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做了深入探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目前主流的传统谐振系统和全向发射耦合系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线圈结构的设计思路。
当前供应链处在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对维持其稳健的运行带来诸多挑战。特别是近几年受新冠疫情及国际贸易摩擦影响,供应链正遭受来自经济、政治的双重考验,其面临中断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此外,供应链复杂网络化、中断风险来源多样化、企业治理能力与参与度参差不齐,都为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治理带来难度。因此,对中断风险扩散机制和管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围绕扩散机制与管控进行研究,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作为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易调节的孔道结构以及构筑单元的多样性等特性,在光催化以及电催化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大部分的三维MOF材料带隙宽且载流子迁移路径长,限制其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应用。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二维卟啉环MOF材料因其富含碱性位点、光谱范围宽以及载流子迁移距离短等优点,有利于酸性底物的吸附以及电荷载流子的传输,从而提高其光/电催化效率。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