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散促进骨愈合与多孔支架促进骨整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0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人口结构正逐渐发生老龄化,这使得骨质疏松症患者比例逐年攀升,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遭受多次骨折;骨质疏松症如果发展到末期可能会出现骨缺损,这可能需要植入生物材料。本文针对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两种症状,探讨了一种中药散巴布剂对于皮质骨骨折的愈合效果和3D打印钛合金假体在松质骨的骨整合作用。(1)实验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对左侧桡骨进行手术骨折造模,术后分为三组,分别为未干预组、夹板固定组和散巴布剂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压痕检测骨痂纳观力学性能,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骨痂的化学成分。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观察到骨痂表面的矿物颗粒和胶原纤维,其中散巴布剂组的胶原结构远远小于夹板固定组;散巴布剂组同期骨矿化颗粒尺寸较夹板固定组小47.5%-69.6%;散巴布剂组术后2周的骨痂粗糙度较夹板固定组小约69%,术后6周两组骨痂粗糙度趋于近似;纳米压痕检测夹板固定组和散巴布剂组骨痂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在2周时两组骨痂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分别在2-3GPa和0.01-0.1GPa之间。在散巴布剂作用下,术后4周弹性模量约为27GPa,显著高于夹板固定组。利用红外光谱检验各特征谱带的吸光度值。结果用origin2018计算了各组光谱中有机基质amide I(1584-1808 cm-1)、碳酸盐(800-900 cm-1)和羟基磷灰石(886-1218 cm-1)的面积。夹板固定组、神效散组4周、神效散组6周的基质矿物质比率分别为0.3899,0.5730和0.4040。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和纳米压痕检测在纳观层面的力学性能的分析,结合谱学检测对骨痂成分的检测,证实了散巴布剂对骨折愈合有着促进作用。(2)选取10只6个月大的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植入物为通过CAD建模及3D打印制造胞元结构的钛合金松质骨假体。使用Micro-CT获得影像数据,利用Abaqus等软件进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从有限元分析结果中提取感兴趣区域的应力、应变数据,统计计算出各个模型骨小梁的平均应力、应变,分析得出钛合金假体阻碍了应力的分散传导,导致骨小梁收到的力学刺激不足,支架附件发生了骨吸收。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通常具有超高的孔隙率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已成为催化、发光、化学传感、气体储存、生物医学、质子传导、磁性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气体吸附分离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微孔MOFs由于其孔径的优势,能针对不同尺寸的气体分子进行吸附分离,体现出气体分子筛作用。目前用于构筑微孔MOFs的配体主要是含羧酸类或氮唑类配体,本文
二维单层γ-石墨炔是一种具有丰富的碳化学键、良好的热电性能和半导体性能的新型全碳材料。因为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石墨炔在工业催化、储氢、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及海水淡化等能源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石墨炔和二维非磁性(或磁性)材料复合构成的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也会表现出新颖的物理性能。通过外加垂直电场、双轴应力等手段也能够调控二维异质结构的电子特性,为其在纳米电子学器件中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近些年来,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篡改性等特点而受到关注,因此广泛被应用于金融、医疗等领域。其中比特币作为公有链的代表,近年来其上的交易数据也逐年增长。比特币是一种基于P2P网络的货币交易系统,在比特币系统中,用户通过比特币钱包生成的地址进行交易,并且地址与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没有关联。这种匿名性的特征本身会被用于非法交易从而带来危害,因此如何正确识别匿名地址的归属,以及如何分析用户交易行为和
石墨炔作为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二维层状纳米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样品预处理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高选择性吸附剂,有望进一步提高现代分析技术的检测效率和精度。此外,石墨炔具有天然的半导体性能和光电特性,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有望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基于此,本论文制备两类石墨炔材料,分别应用于吸附材料领域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1)通过
作为计算机视觉中重要且富有挑战的任务之一,目标跟踪在目标打击、医疗诊断、虚拟现实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孪生网络思想的引入,目标跟踪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当目标出现在复杂场景时,该类算法的跟踪性能仍然不够理想。本文主要针对现有孪生网络跟踪算法在相似干扰、物体形变、尺度变化等复杂场景下表现不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两种新的跟踪算法,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SiamFC算法特
随着石油资源越来越难以获得,电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更好的探寻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充电、放电性能以及其他参数变化,本文通过自主构建一套热电制冷控制系统,确保锂离子电池所在温度环境误差不超过±1℃。并且通过不同环境温度下电池性能变化实验得出随着温度降低,电压变化越快,可充入、放出电量越少,开路电压变化越明显;通过对相同温度环境下电池性能变化实验得出随着充电、放电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核心,装机容量和渗透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是电力能源的迫切需求与电网有限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加。为提高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能效管理水平,本文研究了高压直流供电、混合储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方式,并对能效管理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分析了高压直流供电及其关键技术,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其次,在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
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易于集成、成本低、耐腐蚀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石油勘探、海洋监测等领域内。在线型马赫-增德尔干涉仪(MZI)因其体积小、灵敏度高、制作简单等优点,成为了光纤传感器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在线型MZI测量温度与相对湿度(RH)灵敏度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两种传感结构,从微结构、改变耦合方式以及传感器涂覆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1.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锥形
我国高铁车速已达到350km/h,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高铁车速的提升,除了依靠子弹型车头和流线型车身,还因为工业铝合金取代钢铁材料从而实现了车身轻量化。然而铝合金车身常用的焊接连接方式容易出现气孔、裂纹等焊接缺陷,大大的降低了高铁使用寿命,急需一种连接技术解决高铁铝合金车身不易焊接的问题,因此自冲铆接技术应运而生。但目前自冲铆接技术多应用于汽车领域,是否满足高铁车身疲劳性能要求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控制系统与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交互频繁,导致机密信息容易受到入侵者和其他恶意实体的攻击。作为离散事件系统中重要的机密属性,不透明性能够描述信息系统对任何外部观察者隐藏其机密信息的能力。因此,不透明性的分析和控制是离散事件系统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不透明性的研究大多基于形式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形式语言对系统属性进行形式化规范和描述,并给出了许多深刻且重要的理论。在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