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1世纪以来,老龄人口迅速增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老龄化社会中,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呈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媒体如何呈现老年人形象影响着老年人对自身的态度,也影响着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群体的看法,更是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上海市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就已达11.51%。本文选择了在上海颇具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新民晚报》2012年的报道为样本,选取了以老年人为报道主体的新闻报道212篇,从不同的角度对样本进行整理、分析。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发现《新民晚报》的报道中呈现出的老年人形象特征为:农村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负面形象的报道较多;老年人生活中疾病缠身、需要救助的形象描述较多;对新闻报道的性质分析中,正面呈现与负面呈现旗鼓相当;对老年人乐观、奉献的性格描述同样占据很大比例。在分析数据时发现,《新民晚报》的报道在呈现老年人形象时有两个问题:报纸呈现的老年人的形象不但没有减轻社会大众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反而容易加深刻板印象;报纸在呈现老年人形象的过程中有歧视老年人的现象。本文分析后发现媒体的“迎合心理”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歧视心理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并提出了应对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希望媒体从业人员转变观念,深入到老年群体中;媒体呈现老年人形象时做到公正、客观;媒体要正确对待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努力构建健康老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