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1H-(1,2)二氮杂草酮-(4,5,6)吲哚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吲哚结构的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杂环,广泛存在于药物及天然产物中,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许多具有良好药理活性的分子中都包含吲哚结构,1H-(1,2)二氮杂(?)酮-(4,5,6)吲哚就是一类含有吲哚结构的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在抗癌、抗疟、CHK1抑制剂、抗病毒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药理活性。因此,1H-(1,2)二氮杂草酮-(4,5,6)吲哚类化合物在合成及应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3-芳基取代-1H-(1,2)二氮杂(?)酮-(4,5,6)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通过对取代吲哚的制备、取代吲哚的3位酰基化反应及酸性条件下肼的环化过程进行优化,合成了多个具有不同芳基取代的目标化合物。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探索了以5-氟-2-甲基苯甲酸为原料得到4-甲酸甲酯基-6-氟-1-氢吲哚的合成路线;其次,合成了p/m-Br,CH2Br,CH2N3,-N-Cbz-3-吡咯烷,-N-Cbz-3-吡咯烷甲基等取代基的苯甲酸类化合物,并通过MS、1H NMR表征。最后,合成了一系列简单的3-芳基取代-1H-(1,2)二氮杂草酮-(4,5,6)吲哚-6-酮类化合物,如:芳基上有m/p-Br,p-CH2Br,m/p-CH2N3等取代基的化合物,总结出了合成此类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法。应用此方法设计合成了一些较为复杂的3-芳基取代-1H-(1,2)二氮杂(?)酮-(4,5,6)吲哚-6-酮类化合物。如:芳基上有m/p-N-Cbz-3-比咯烷甲基等取代基的化合物,并通过MS、1H NMR及13C NMR表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ARID5B基因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闽南地区汉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116名年龄、性别、种族匹配的对照人
油船货油舱的防爆方法主要有积极防爆和消极防爆两种,而某些大型油船采用的惰性气体防爆,虽然是消极防爆,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爆措施,文中还介绍了惰性气体防爆的特点及其设施。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BPPV患者的资料,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
目的观察影响健康成人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弹性功能的相关因素及各项弹性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184例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
“拒绝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之一,并且大家在使用拒绝行为时都会十分谨慎。因为,“拒绝行为”伴有伤及对方自尊,损害人际关系的危险性。为了在交流中保持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推进普及信息技术,促进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
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农村的老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养老需求
水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是生命的源泉。一个国家居民饮用水供给水量是否充足和水质是否安全是衡量其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饮用水
目的评价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 086例新生儿常规颅脑超声筛查,检
<正>20世纪初,清朝统治者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朝野上下的呼声,认真权衡自身利害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晚清政治走向的重要决策——实行"预备立宪"。与此同时,中国的新闻事业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