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医疗行为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行为的存在,是刑法中医疗类犯罪存在的基础,因此,研究刑法中的医疗行为,界定相关医疗行为的罪与非罪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   本文第一章是刑法中的医疗行为概述。在这部分中,笔者对刑法中的医疗行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将刑法中的医疗行为界定为,行为主体以医疗的目的而采取的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有危险的行为,并将刑法中的医疗行为分为四种形态:正当医疗行为与不当医疗行为、专断医疗行为与承诺医疗行为。   第二章是正当医疗行为与不当医疗行为。基于医疗行为的正当与否,医疗行为可分为正当医疗行为与不当医疗行为。本部分首先对正当医疗行为的体系性地位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医疗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正当化的理论根据可以采取“社会相当性说”的观点,同时分析了医疗行为正当化的要件根据,其次探讨了不当医疗行为,基于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国刑法典第335条规定的医疗事故罪,一种是我国刑法典第336条第1款规定的非法行医罪,并对上述两种不当医疗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第三章是专断医疗行为与承诺医疗行为。基于医疗行为的实施是否得到了病人或相关权利人员的承诺,医疗行为可分为专断医疗行为与承诺医疗行为。在此部分中,笔者首先通过三个典型案例阐述了自己对专断医疗行为的合法性问题的观点,还探讨了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的专断医疗行为,其次探讨了承诺医疗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及其相关内容。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与城市化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的出路之一是农民市民化。随着工业化对农村社会的冲击,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与
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作用于社会生产所有部门,当然也作用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医务人员,其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对象接受并内化教育者实施的思想品德要求。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尖锐,医务人员收受红包、乱开药、重复检查、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较为普遍存在,这严重违背了党和国家进行医疗体制、机制改革的初衷,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现今,我国青年医务人员中多数已工作在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战线,他
随着21世纪中国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手机以及web2.0技术的逐渐普及,新媒体成为了取代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对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
在诸多专利侵权行为中,有一种行为是通过独立专利权利要求中必要技术特征的非本质改变,即改劣实现的。特征改劣形成的改劣特征,指由于侵权的目的而刻意省略或变造权利要求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