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阐明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阐明肥胖儿童家庭肥胖集聚性比例。
方法:
1、采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内5区(桥东区、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长安区)150所小学95292名7~13岁儿童体检。
2、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2003年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调查石家庄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
3、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石家庄市的5个区共选取7个小学共计450名超重肥胖儿童,对肥胖儿童进行膳食行为、生活方式调查,并进行肥胖儿童家庭集聚性研究。研究肥胖儿童家庭集聚性状况。
结果:
1、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重肥胖率27.4%(男孩32.5%,女孩21.6%),肥胖率13.2%(男孩15.7%,女孩1O.4%)。
2、石家庄市7~13岁儿童中不同年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
3、肥胖家庭集聚性比例20.3%。超重家庭集聚性比例75.3%。
4、Ⅰ代亲属超重肥胖率54.6%,肥胖率14.1%。Ⅱ代亲属超重肥胖率53.1%,肥胖率13.7%。Ⅰ代亲属中父亲超重肥胖率、肥胖率为71%和20%。母亲超重肥胖率、肥胖率为38.1%和8.2%。
5、石家庄市7~13岁儿童中不同年龄儿童肥胖家庭集聚性比例不同。
6、不同性别、出生体重、家庭收入肥胖家庭集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石家庄市7~13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较高。
2、石家庄市男孩的肥胖发病率高于女孩,男孩应作为重点人群进行肥胖干预。
3、超重和肥胖存在家庭集聚性而且肥胖家庭集聚性比例较高,在家庭集聚性中Ⅰ代亲属父母尤其是父亲起到关键作用。
4、需要探索对家庭成员实施整体干预的肥胖干预新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儿童肥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