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CKD1-2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对VEGF、sFlt-1的影响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KD1-2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EGF、sFlt-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保肾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64例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KD1-2期)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保肾口服液,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胱抑素C(Cys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另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VEGF、sFlt-1水平。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试验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慢性肾炎组患者的VEGF、sFlt-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保肾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的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83.87%,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5、两组治疗前后BUN、Scr、eGFR、CysC、TC、TG无明显差异(P>0.05)。6、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CRP、VEGF、sFlt-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24h尿蛋白定量、CRP、VEGF、sFlt-1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前sFlt-1与24h尿蛋白定量、CRP显著正相关,与VEGF、eGFR不具有相关关系;VEGF与24h尿蛋白定量、sFlt-1、eGFR、CRP均不具有相关关系。结论:1、保肾口服液联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疗效显著,相比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等方面均有更好的疗效。2、保肾口服液可能通过降低VEGF、sFlt-1在体内水平,减轻内皮细胞损伤,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3、蛋白尿的产生可能与VEGF、sFlt-1异常升高相关,sFlt-1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肾炎早期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微炎症情况。4、本次试验短期中暂未发现保肾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有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可于临床中推广。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病案,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喜奎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张喜奎教授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治疗慢性肾炎常用的“风药”、常用的治法、常用的药对、常用的联合用药等规律,能更好总结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特色。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导师
学位
学位
目的: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分布情况,以及复发性流产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初步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证素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复发性流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及病房的92名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以及焦虑、抑郁量表,通过“健康状态辨识系统”辨别证素,并人工对焦虑、抑郁量表积分进行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探索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通过口服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观察该方对痰阻血瘀型局灶性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生成随机种子数及分组数,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秋水仙碱口服,观察组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于开始治疗前,治疗8周给予记录中医证候积分、C反应蛋白、动态血沉、改良的Rodnan皮肤评分(MRSS)、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