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留学生口语习得汉语比较句语法项目(主要选取25类表示比较的语言形式)的发展情况及在口语表达“比较”这一功能时优先选取的汉语比较句形式为主要研究课题。本文以纵向的跟踪研究方法为主,采用自然谈话的方法,对在中国学习的四位水平略有差异的留学生各自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口语追踪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功能—形式的分析方法对其口语表达“比较”这一功能所采取的比较句形式进行了横向的功能形式分析,确定了留学生口语表达“比较”这一功能时使用占优势的比较句形式。然后着重对四个人习得各句式的纵向发展过程进行了出现频率、正确使用相对频率和正确使用率方面的分析,总结并对比了四个人习得各句式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尤其是一些常用的、易错句式的特点,如等比句、一般比字句、模糊度量比字句和否定式的比较句等。论文还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并针对本研究的成果和结论从教师方面和教材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阐明了本课题的来源、价值,并对课题的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说明。本文采用的功能—形式分析方法在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中鲜有人用,而通过纵向追踪的方法研究留学生口语习得汉语比较句语法项目的发展过程也弥补了目前国内研究中的一项空白。第二部分,对目前国内外(主要是国内)汉语比较句的本体研究情况以及第一语言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汉语比较句语法项目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体论述。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汉语比较句语法项目的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的方法,且多集中于对留学生书面语语料的分析,缺乏纵向的尤其是对留学生口语语料的纵向研究。第三部分,对转写成文本的录音进行了有效语料的提取,并进行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对所得有效语料进行了横向的功能形式分析和纵向的发展过程研究。横向研究方面,本文通过25类语言形式的出现频率和正确使用相对频率的排序得出了留学生口语表达“比较”这一功能时使用占优势的比较句形式,我们发现留学生在口语表达“比较”这一功能时一般会更多的使用习得难度较低且交际功能较宽的句式。纵向研究方面,将追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析并对比了四位留学生习得16类(有9类研究的语言形式在留学生的语料中未出现)比较语言形式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四位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语法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第四部分,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对比,并根据本研究的成果从教师方面和教材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比较句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