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投资在全球发展的历程表明,其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由于风险投资产业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因而各国对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都给予极高的重视,为其发展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努力优化风险投资的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正面临产业与技术升级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经济产业调整难题,特别是产业与技术升级问题,涉及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先进经营管理技术的培养。同时资本投入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风险投资产业就可以通过国际资本的流动渠道,为中国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技术、管理、市场与资本等方面的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中共中央于1985年3月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首次提出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明确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1998年全国八届政治协商会议提出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之后,我国风险投资业迅速发展起来。
2007年,我国的风险投资呈现出“井喷之势”,该良好趋势得益于我国政府对风险投资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的优化:出台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配套政策《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的通知》,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出台了《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并制定了若干配套政策。这些政策对我国风险投资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2009年3月31日起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及制定的一系列相关规定和规则,构建了我国创业板的基本制度框架,使我国风险投资的政策、法律环境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板,于30日开市。中国的创业板正式起航,资本市场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但必须冷静的看到,我国风险投资产业整体上来说仍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政策、法律环境离成熟而体制化的机制仍有一定的距离,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政策、法律环境的不足更加突显。而我国政府对风险投资业的重视、支持和引导的政策效果尚不明显,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并不畅通、税收政策并不科学、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缺乏有关风险投资的专门法律及风险投资退出困难是中国风险投资业最为突出的问题。专业人才、中介人才和机构、先进管理技术的缺乏及信息不对称等使我国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面临较大的瓶颈。
本文将运用实证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通过对金碟案例的分析及国外风险投资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政策、法律环境的研究,并结合本国国情,深入分析我国风险投资政策、法律环境的现状与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有效完善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