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n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现代信息技术的企业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信息获取空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应用的信息技术为什么能带来这样的效益,又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益的呢?这就需要对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然而,在此之前的有关信息技术对企业产生效益的判断多建立在先验假设或直觉式判断基础上,信息技术对企业发生作用及影响的内在过程和机制成为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中的黑箱之一。本论文的预期目标是力图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对这一理论黑箱的内部结构和运作过程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以形成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作用机制理论,并针对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效益问题尝试建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动因,提出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动力机制模型,认为市场竞争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源动力,企业信息需求构成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内在动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则成为外部推动力。其次在诺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诺兰模型的改进,并主要依照Nagy Hanna信息技术扩散模型以及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五个层次的分析,提出了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两阶段运动过程,即战术层次作用阶段和战略层次作用阶段。然后,在这两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形成了信息技术企业应用两阶段作用机制理论。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范围经济性效应和差异经济性效应构成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战术层次作用机制,而它所引发的企业组织变革、管理变革则构成了对企业的战略层次作用机制。两阶段作用机制与两阶段运动过程是相统一的,即两阶段作用分别发生在两阶段运动过程中。按照所构筑的信息技术企业应用两阶段作用机制理论,本论文认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已从一个单纯的生产率工具发展为企业进步的基本推动力,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扩散与渗透,它促使企业在组织上管理上发生变革,同时也作为载体支持这些变革,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最后,本论文进行了信息技术企业应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把信息技术企业应用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有形经济效益定量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资料,使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
针对现有建筑窗性能分析方法的主要不足,基于客观环境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观点,通过重新界定建筑窗生命周期范围,将建筑窗生命周期划分为窗户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拆除、处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如何对高校教师进行合理评价,是一个困扰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自身的一个重要问题。评价就其本质来说
市场经济是一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体系。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市场自身能够决定商品的价格。 我国正在建设市场经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地方高校一方面要面临外部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同层次高校之间的竞争。就总体而言,地方高校无论是面对外部竞争还是面对内部竞争,都有许
沿雅鲁藏布江北岸广泛分布的比马组为一套上侏罗统至下白垩统的火山-沉积岩组合。本次工作通过对采集于汤白矿区的比马组砂岩进行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物源特征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最有效的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基于学情,启发学生思维,课堂上学生及时反馈,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莫泊桑拜师》一文教学提
2017年5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发展战略,其中实施“东进”战略旨在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其中,空港新城作为“
我国已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这将使我国技术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着许多机遇;但与此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水平应当提高到世贸组织所要求的程
随着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招生数量逐年递增。研究生招生规模已从1998年的7.25万人,增加到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