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现代信息技术的企业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信息获取空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应用的信息技术为什么能带来这样的效益,又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益的呢?这就需要对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然而,在此之前的有关信息技术对企业产生效益的判断多建立在先验假设或直觉式判断基础上,信息技术对企业发生作用及影响的内在过程和机制成为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中的黑箱之一。本论文的预期目标是力图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对这一理论黑箱的内部结构和运作过程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以形成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作用机制理论,并针对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效益问题尝试建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动因,提出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动力机制模型,认为市场竞争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源动力,企业信息需求构成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内在动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则成为外部推动力。其次在诺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诺兰模型的改进,并主要依照Nagy Hanna信息技术扩散模型以及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五个层次的分析,提出了信息技术企业应用的两阶段运动过程,即战术层次作用阶段和战略层次作用阶段。然后,在这两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形成了信息技术企业应用两阶段作用机制理论。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范围经济性效应和差异经济性效应构成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战术层次作用机制,而它所引发的企业组织变革、管理变革则构成了对企业的战略层次作用机制。两阶段作用机制与两阶段运动过程是相统一的,即两阶段作用分别发生在两阶段运动过程中。按照所构筑的信息技术企业应用两阶段作用机制理论,本论文认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已从一个单纯的生产率工具发展为企业进步的基本推动力,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扩散与渗透,它促使企业在组织上管理上发生变革,同时也作为载体支持这些变革,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了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最后,本论文进行了信息技术企业应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把信息技术企业应用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有形经济效益定量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