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一转变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也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学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自20世纪90年代起,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应用于西方国家外语教学,并获得高度评价。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复杂、异构、开放的问题情境,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本文旨在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二语习得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语言学习者不是靠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而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获得对语言运用的掌握。学习者通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真实问题这一过程构建新的知识。本研究共有两个研究问题:一、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怎样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能否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文章采取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包括口语测试(前测、后测)和问卷调查(前测、后测),定性研究包括学生访谈。在实验之前,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11级非英语专业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口语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之前,两个班的同学英语口语水平相当。因此笔者将两个班级分别定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其中实验班86名学生,控制班83名学生。在实验最后,笔者对两个班级进行了口语后测,所得数据用SPSS17.0进行分析。前测和后测试题均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此外笔者对实验班进行了实验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并在实验最后对实验班2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根据对学生的口语测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学生对PBL模式运用的访谈反馈,得出以下结论:一、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减缓学生课堂焦虑现象,并提升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信心。本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目的以及论文整体结构。第二章对PBL的定义、特征和目的进行简要介绍,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第三章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过程做了简要介绍。第四章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第五章为本研究的结论、启示和局限性。本研究结果表明,PBL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