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神经网络供热换热站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ju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室内环境的质量。为了能充分的利用能源,使经济与社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节能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国北方城市大部分地区的供暖已由传统的分散供热转变为集中供热,很好的提高了空气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与危害、节约了煤资源,目前集中供热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合理分配热量,让热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供热企业的首要任务。在热源、热力网、热力站和热用户组成的集中供暖系统中,热力站最为重要,它连接着热网和热用户,将热源的热量加以调节和转换,送给热用户,以满足热用户的需求。目前大部分换热站的控制还是人工操作阶段,没有完善的数据信息,仅是靠人的经验来调节温度的大小,影响了供暖的质量,造成了室温不均即不是温度过高就是温度过低,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控制的发展,为了满足供热需求,人们希望把自动化控制引入到换热站的控制中,通过自动的调节来控制温度的大小。  在城市建设的集中供暖系统中,所有的热量由热源处供给,总的供水温度由热源来调配。热量经过管网输送到各个热力站。热网分为一次网和二次网,热网的控制是通过对热负荷的动态预测,来调节和分配总需热量。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第一换热站为研究对象,热用户为教学楼,为了实现教学楼的按需供应,满足室内温度的需求。在换热站的自动控制中,选一次网的电动阀作为执行机构,控制一次网上的流量,二次网的供水温度为被控制对象,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使二次网达到理想的供应温度。在换热站的运行中二次管网有时会出现跑水,漏水的现象,导致管路中的水量减少,压力下降,为了避免失压状态的发生,本文在二次网的补水泵上加装变频器,通过变频定压补水来补充损失掉的流量。  目前对换热站的控制仍使用传统的PID方法,但控制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PID通常应用在线性系统中,而换热站供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当受到了外部的干扰后,又会呈现出时变性。为了更好的控制换热站,本文采用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发挥两者的优点,即模糊的控制规则和神经网络自学习,来实现对PID参数的在线整定。利用MATLAB对模糊控制器进行了仿真,仿真曲线表明,在二次供水温度的相对温度图中,模糊神经网络的曲线比较平缓,即使在遇到了外部的干扰后,曲线也没有太大的波动。而PID控制在干扰下,出现了很大的超调,而且调节时间变长,因此再次证明了模糊神经网络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在火电厂锅炉运行中,对于四角布置的直流燃烧器,送风流量是电站锅炉非常重要的热工参数之一。保持适当的一、二次风速是建立良好的炉内空气动力工况和稳定燃烧的必要条件。工
不确定环境下事物的信息表征复杂性、信息的内在传递机理复杂性和利益驱动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导致决策者感知的决策信息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专业背景、事物认识和分析能力
带材的参数测量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在高速生产线中存在实时性差、受振动干扰的弊端,已成为制约带材生产相关行业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
电站锅炉燃烧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火电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本论文利用电站SIS数据库数据,重点围绕热工信号的多尺度相关性这个方面进行研究。针对传统的信号相关性分析方法
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将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应用于控制领域中,将传统的PID整数阶次扩展到了分数阶。PIλDμ分数阶次λ和μ的引入增加了控制器设计的灵活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
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传感器的可靠性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而随着工业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程度日益提高,传统的传感器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传统的基于COM/DCOM的OPC访问数据的方式是OPC客户端周期性的访问OPC服务器,这种访问方式严重影响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工作效率。OPC UA虽然解决了以前OPC存在的不具有跨平台性
随着电力工业发展和电力电子设备、冲击性负荷、非线性负荷的大量投入,导致电压暂降、电压暂升、电压中断等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这些扰动本身具有较大的不规则性,比较复杂。有效地提取电压扰动特征并进行分类识别对治理和改善电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暂态电压扰动信号的分类识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详细分析电能质量扰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变换以建立不同扰动信号的标准模时频矩阵。改进S变换引入了高
电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其质量的好坏不仅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能质量的好坏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高低。要把我国建设成为“节约型社会”,科学地监管电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考虑到要采集和处理大量数据以及满足实时性的要求,综合比较几种原始方案的优缺点,最终提出了基于ARM+DSP+CPLD双CPU结构设计方案。硬件方面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主要设计
中继传输作为无线接入网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几年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继技术在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和提高网络吞吐量等方面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