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建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pSS-RTA)患者的单中心初治队列,探索初治pSS-RTA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以及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pSS-RTA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pSS和RTA相关临床表现、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以pSS-RTA的确诊时间作为基线时间点,对初治pSS-RTA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描述及亚组分析;进一步进行病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pSS-RTA)患者的单中心初治队列,探索初治pSS-RTA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以及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pSS-RTA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pSS和RTA相关临床表现、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以pSS-RTA的确诊时间作为基线时间点,对初治pSS-RTA患者进行基线特征描述及亚组分析;进一步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探索pSS患者发生RTA的危险因素。同时收集初治pSS-RTA患者的随访资料,以死亡或透析及肾功能恶化分别作为预后终点,探索生存及不良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2例初治pSS-RTA患者。1)基线特征及亚组分析:初治pSS-RTA患者中女性占比为95.1%,发病中位年龄为32.2(25.8,42.2)岁,基线中位年龄为39.0(32.0,47.2)岁。81.9%的患者RTA与pSS两者同时诊断。分型方面,I型RTA最多见,病理以肾小管间质肾炎为主,占87.1%;治疗方面,69.0%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9.4%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其中以环磷酰胺最常见。56.0%的患者以RTA为pSS的首发表现,此亚型患者RTA相关临床表现明显,SS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短。23.6%的患者在基线时既已存在肾功能损害,其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30 岁(OR=3.225[1.317,7.894]),而周期性软瘫(OR=0.206[0.091,0.466])为保护性因素。2)发病危险因素:共纳入546例对照,结果表明发病年龄≤45岁(OR=8.170[3.508,19.027])、甲状腺疾病(OR=3.691[1.253,10.872])、肺间质疾病(OR=4.065[1.046,15.800])、碱性磷酸酶升高(OR=4.063[1.527,10.814])、免疫球蛋白 A升高(OR=3.263[1.440,7.398])、类风湿因子升高(OR=3.854[1.715,8.661])以及血红蛋白下降(OR=2.385[1.071,5.312]),而保护因素为关节炎(OR=0.211[0.066,0.673])。3)预后分析:共随访14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长为(8.14±7.76)年。共记录到6例死亡及透析患者,初治pSS-RTA患者整体生存情况好。随访时长>2年共103例,其中28例患者末次随访或达到终点事件时存在肾功能恶化。肾功能恶化相关危险因素为RTA发病到确诊>1年(OR=3.610[1.330,9.794])、关节炎(OR=6.256[1.476,26.518])及自身免疫性肝炎(OR=13.302[1.179,150.137])。结论:本研究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中心pSS-RTA研究,研究结果提示临床需警惕以RTA起病的不典型SS患者,且对具有RTA危险因素的SS患者应进行RTA的筛查,从而早期诊断。此外,对于合并腺体外受累的pSS-RTA患者应加强随访及监测,进而改善患者生存及预后。
其他文献
背景:毛孢子菌是侵袭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唑类药物作为治疗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耐药性已经开始发展。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多中心侵袭性感染毛孢子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致病力分布特征及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6年7月CHIF-NET监测网七年间43个监测中心收集的133株侵袭性感染毛孢子菌。利用基因测序分析实现菌种的准确鉴定和基因分型,按照美国临床
一、背景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胚胎早期由于体节形成过程异常导致的脊椎畸形。CS特点为发病早且进展快,畸形较重且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CS患者常常还伴发先天性心脏病、泌尿系及消化道畸形等多种先天发育障碍,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国际上已有相关研究就CS的自然史及治疗进行报道,但目前尚缺乏对汉族人群CS伴发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和趋势的大样本
第一部分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一节 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目的]头孢曲松是淋病治疗时最后的一线经验性药物。本研究对中国常规淋球菌耐药监测中发现的头孢曲松高水平耐药的BJ16148克隆,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方法]采用纸条梯度扩散法检测该头孢曲松耐药株,对阿奇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
目的:探究非结合胆红素(UCB)对肠道上皮屏障的保护作用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方法: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动物实验,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B组、DSS建模组和DSS+UCB组。DSS建模方法为给予小鼠含2.5%DSS的饮用水5天后换回正常水2天。UCB组和DSS+UCB组使用30mg/kg UCB灌胃,余2组使用蒸馏水灌胃,共灌胃7天。通过小鼠体重,全段结肠的长度
研究背景及目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亚洲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IgAN具有异质性、进展性等特点,其临床表现多样,确诊IgA肾病的患者,20%-40%的患者会在2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降低持续性蛋白尿是IgA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ACEI/ARB类足量使用和免疫抑制治疗。目前,IgA肾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是否获益仍存在争议,指南中
研究目标通过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评估自我取样HPVDNA检测技术及特异性标志物p16单染技术在卫生资源匮乏地区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宫颈癌早诊的筛查效果;并对新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及自然转归情况进行探讨,最终为制定适合新疆卫生资源匮乏地区人群宫颈癌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也对其余欠发达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手段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而为健全我国宫颈癌筛查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1.分析新疆哈萨克族女
研究背景人体皮肤老化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其中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所致的日光性老化是皮肤老化中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皮肤老化,尤其是面部老化的方法包括光电技术、外用生物及合成性药物、肉毒毒素及胶原蛋白等注射类产品。随着脂肪移植技术的普及以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应用脂肪组织及其相关移植物促进皮肤组织再生的报道也日益
第一部分: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观察目的基于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探讨结直肠系膜血管的解剖结构、分型、变异、走行及术后血流重建通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断为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并具有薄层强化CT数据和完整病例资料的177例患者相关数据,完成血管三维重建,对结直肠系膜血管进行系统性解剖观察和
● 第一部分应用炎症-凝血指标建立局限性肾癌患者预后模型及其临床价值目的:基于前期研究发现的肾癌患者外周血炎症免疫和凝血指标与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呈现正相关的基础,本研究旨在通过筛选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多种血液学指标和肿瘤学特征,建立局限性肾透明细胞肾癌患者(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材料和方法:总共收集并纳入2013年3月-2
背景与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首要死因,造成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膳食结构不合理与CVD密切相关。在我国成人心血管代谢性死亡相关的膳食因素中,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分别处于第二位和第四位。既往研究发现增加果蔬摄入量可以降低CVD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但最佳的果蔬摄入量尚无定论。另外,CVD作为一种复杂性疾病,受到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