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候语作为人际交往的起始标志,无论在哪一种语言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问候这种言语行为的选择与实施影响着交流双方的态度表达,得体的问候言语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则会使交际气氛变得尴尬,给人际交往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障碍。随着韩国“汉语热”的日益升温,对韩汉语教学的需求也逐年增大。问候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起点,常常因为内容简单而被一带而过,可是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问候言语行为这一环节才是最不容易攻克的难关。他们不仅要学习问候的语言形式,还要准确理解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语用规则,尤其对于母语与目的语文化同源异流的韩国学生而言,在实施问候言语行为时更容易出现失误而不自知。因此,针对韩国学生的汉语问候语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从韩国的“汉语热”、问候语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本人的教学经历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文章的选题缘由,并总结整理了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从汉语问候语的本体研究入手,对问候言语行为进行了界定,并在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语用学角度总结出汉语问候语简约性、多样性、对象性和时代性的四大特点,分别对每一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以汉语问候言语行为的多样性一节为参照,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分析了中韩两国问候言语行为存在的差异,结合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深入探寻这些差异形成的文化性因素。两国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但是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对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各具特色,韩国的等级观念更加严格和集体意识更为明显。第四部分,是关于韩语母语者的汉语问候语习得情况的考察,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出主要的偏误类型并分析偏误出现的原因。第五部分,根据偏误分析的结果,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给对韩汉语问候言语行为的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