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某城市家庭寄养模式与机构集中养育模式下孤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描述孤儿在家庭寄养与机构养育模式下是否存在心理行为的偏差,为探索更适合于我国儿童福利机构的孤儿养育模式以及孤儿心理行为偏差的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调查415个被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和家庭寄养的孤儿,以100个普通家庭儿童做对照。 结果:家庭寄养组孤儿的心理行为问题较机构养育组少,其心理发展的多项参数也优于机构养育组。通过家庭寄养模式,可能消除或减少不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内在因素,为孤儿心理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结论:家庭寄养成长孤儿的心理行为问题较少,其心理发展水平优于机构养育的孤儿。家庭寄养模式是一种更适合孤儿心理发展的养育模式,应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给予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