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初诊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与诊室血压、24h动态血压及中心动脉压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3月~2019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诊的8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同时纳入40例同期就诊的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同时测量并记录两组受试者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中心动脉压(CAP)、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左室质量指数(LVMI)。Pearson相关分析早期靶器官损害与诊室血压、24h动态血压及中心动脉压之间的关系。分别以baPWV、ABI、IMT、ACR、LVMI为因变量,其余传统危险因素及血压值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组间比较,高血压组诊室SBP、诊室DBP、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24hDSD、dSSD、nDSD、24hSCV、24hDCV、CSBP、baPWV、ACR、LVMI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在高血压组中,(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诊室SBP、24hSBP、dSBP、nSBP、24hSSD、24hDSD、dSSD、dDSD、nSSD、24hSCV、24hDCV、dSCV、CSBP具有相关性(P<0.05);ABI与诊室血压、24h动态血压、CSBP均无显著相关(P>0.05);IMT与24hSSD、dSSD、nSSD、24hSCV呈正相关(P<0.05);IMT与24hDBP、dDBP呈负相关(P<0.05);ACR与24hSSD、24hDSD、dSSD、24hSCV、24hDCV、dSCV具有相关性(P<0.05);LVMI与24hDSD具有相关性(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诊室SBP、CSBP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空腹血糖是IMT的影响因素(P<0.05);BMI是ACR的影响因素(P<0.05);BMI是LVM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baPWV升高可能是高血压较早出现的靶器官损害改变;2.年龄与诊室收缩压、中心动脉压是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3.在未治疗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短时血压变异性与早期靶器官损害无显著相关;4.BMI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及左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