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教育哲学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ot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功利教育为视角,围绕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从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的角度,分析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分别从功利主义教育的社会背景、理论前提、理论的实践中研究功利主义教育内核的合理性和功利泛化的局限性,探寻功利教育的合理限度,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从理论上,研究功利主义教育的价值。功利主义教育使十九世纪英国的教育从非实用性的教会教育和绅士教育转变到具有实用性的功利教育上来。功利主义教育既提倡自由,又尊重权威,个人自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社会权威是个人价值获得主要渠道,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功利主义教育给予人的是一种注重现实、把握现实的理论思维方式。它不但要求认识世界,而且赞同通过改革的方式去改造世界,它尊重权威又能够打破权威,实现自己所要追求的自由,这需要把自由和权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从实践上,研究功利教育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功利主义教育顺应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潮流,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让民主政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功利主义者提倡普及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这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了民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了民众的政治权利意识,使个人的自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现状是功利主义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这是功利主义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呼唤功利主义教育,功利主义者从实际出发,看到了社会发展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教育理论,并主张对教育进行改革;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功利主义教育;教育改革与教育思潮是功利主义教育产生的教育背景,公学改革、导生制以及国家进行干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科学教育、空想社会主义教育三大思潮与功利主义思潮之间的对话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经验主义传统为功利主义教育提供了经验哲学的土壤;联想主义心理学传统是功利主义教育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教育理论有其自身的理论前提。人性论是功利主义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性是多样的,具有自私自利、趋乐避苦、非恒定性、自我完善性等特点,这证明人具有可教性,能够传承知识和文明;经验主义为功利主义教育提供了哲学基础,作为经验主义的功利主义能够从经验出发,注重现实,易于打破权威,实现人的自由;幸福是功利主义教育的价值诉求,快乐和自由是幸福的核心,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结合是通往幸福的有效突途径;功利是评价功利主义教育的主要标准;联想主义心理学是功利主义教育认识论的心理学基础。功利主义教育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功利主义者主张环境是影响和形成人的性格的主要因素。边沁探讨了环境对人的气质的影响,詹姆斯·密尔坚持环境决定论,约翰·密尔则主张温和的决定论;他们从经验出发,认为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并坚决反对教育中的宗派主义,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国家对教育的干预要适度,其干预的范围主要限于人们无能力办学的领域,其原则是不干涉个人自由;大学应当是追求真、善、美的地方,博雅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是其教学原则;个性是社会进步、道德提升乃至实现个人自由的主要动力。作为一种教育思潮的功利主义教育存在着困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并不包括全体人的幸福,作为目的论的功利主义无法把过程和结果协调起来,精英主义教育成为功利主义教育的核心。功利主义在事实与价值关系的关系上夸大了功利价值对事实的评判尺度。功利主义从自然主义出发,通过人的感觉经验把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功利价值预设为评判事实的标准。但是,把功利作为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的标准会导致功利的泛化。其实,我们反对的是功利教育泛化,但是不反对有限度的功利教育,合理的功利教育具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社会差别的存在是功利主义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教育要协调好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有序前进三者的关系。功利主义教育的研究与我国教育的发展休戚相关,探讨功利主义教育的限度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并能够丰富我国的教育改革理论。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的重要载体,也是语文高考的重难点。文章从结合多媒体教学、了解文言文背景,朗读细读结合、把握文言文句法,体会作者情感、加深文言文理解等方面,研究
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有法律、法规做保证,其次,还必须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排忧解难,在工作中求深度、上质量,不断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解
<正>上海11月1日,上海市档案局(馆)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书记李强在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上有关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讲话要求。市档案局(馆)全体
研究目的:中医学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肝主疏泄”理论在中医学的发展中更是源远流长,从最早的《黄帝内经》到近现代,其理论概念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广泛运用在临床中,通过历代医家学者们不懈的努力使其理论通过探索和研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但是,“肝主疏泄”理论的源头及其发展过程尚存在着概念不够清楚、诸说不一等等问题。“肝主疏泄”的运用及其特点,在临床疾病表现症状不一,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原则。与“
<正> 一引言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认为其时"学者多称五帝,尚矣",但实际上"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他还说到,当时学者对《大戴礼记》所记孔子、宰予
近年来,建筑设计专家一直致力于高层建筑火灾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并针对高层建筑火灾建立了多级多层次的评价,得出火灾安全等级,进而提出需从导致高层建筑火灾的设计、管理、装
阻火器作为一类安全设备,其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申领需要阻火器型式试验合格判定作为依据。由于我国在阻火器型式试验研究方向起步较晚,致使在相关的测试试验中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