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主疏泄”理论源流与发展的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中医学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肝主疏泄”理论在中医学的发展中更是源远流长,从最早的《黄帝内经》到近现代,其理论概念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广泛运用在临床中,通过历代医家学者们不懈的努力使其理论通过探索和研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但是,“肝主疏泄”理论的源头及其发展过程尚存在着概念不够清楚、诸说不一等等问题。“肝主疏泄”的运用及其特点,在临床疾病表现症状不一,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原则。与“肝主疏泄”相关的诸多疾病,及其证候特征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辨析源流与发展,总结其规律。研究方法:梳理出相关的期刊文献、经典书籍,论述“疏泄”理论的原始概念出处、病因病机内涵、具体的症状特点、理论研究进展及其临床运用发展的历史沿革等。研究内容:针对不同时期的医家关于“肝主疏泄”理论的论述进行细致的汇总,弄清楚“肝主疏泄”的理论源流,阐明“疏泄”与肝的关系及“肝主疏泄”结论的产生过程和形成脉络。研究结果:“肝主疏泄”理论的源流已经明确,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远在《黄帝内经》之前,古人们就已经发现这一理论,并进行阐述,试图从大自然界中找到规律,并且赋予不同的含义。后来在《黄帝内经》中第一次出现“疏泄”这一词语,在其后很少有“疏泄”一词来形容肝的功能,直道了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的相火论,再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其内容更加扩大,又赋予了很多新的意思,“肝主疏泄”理论逐渐成型,体系不断的被后来学者完善,“肝主疏泄”作为肝藏象的主要生理功能,直至1977年才被正式收录至全国教材,即统编四版教材。
其他文献
笔者经过多年林下作物的种植与开发提出了一套核桃与丹参林农间作模式。并对此种植技术详细介绍。
眼眶炎性假瘤为原发于眼眶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病因尚未清楚。过去曾认为因血管炎症或痉挛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或全身感染、中毒及异物等因素,造成眶脂肪缺
从1983年8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推动成立的"迈向21世纪的留学生政策恳谈会"发表的《迈向21世纪留学生政策之提言》开始,在日本逐步推行教育国际化政策这一背景下,在日的中国留
目的探讨氢气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氢气治疗(H2)组3组,每组6只。I/R组大鼠
<正> 重庆三峡库区包括巫山、奉节、云阳、厅州、忠县、石柱、丰都、涪陵等十余个县市地区。经考古调查发现,三峡库区唐代佛教石刻造像非常稀有,经数次调查仅发现四处造像地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的重要载体,也是语文高考的重难点。文章从结合多媒体教学、了解文言文背景,朗读细读结合、把握文言文句法,体会作者情感、加深文言文理解等方面,研究
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有法律、法规做保证,其次,还必须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排忧解难,在工作中求深度、上质量,不断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方面,解
<正>上海11月1日,上海市档案局(馆)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书记李强在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上有关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讲话要求。市档案局(馆)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