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汉英外交口译词性转换研究

来源 :外交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stlin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和英语虽然存在共性,但是两者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上仍存在很大差异。从句法差异上看,汉语是一种动态、灵活、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则是静态、刻板、重形合的语言。因此,在中到英口译中,有时必须应用词性转换。但是,在汉英交替传译中,何时以及如何应用词性转换,还有待研究。为此,笔者建立一个中英平行口译语料库,将2014年至2019年王毅外长答记者问的中英文实录收入其中。笔者通过观察译员孙宁的记者会现场口译,对其就词性转换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探讨了使用词性转换的潜在原因,及其所带来的效果。此外,为更好地探究实战中使用词性转换的效果,笔者还将孙宁的译文与自己的译文进行了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数据,作者归纳与量化了孙宁五大最常用词性转换具体方法,分别为:动词转名词(26.42%)、名词转动词或动词词组(占15.85%)、副词转形容词(占10.96%)、动词转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占10.56%)、动词转介词或介词词组(8.98%)。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孙宁交传之所以有高质量表现,可以归功于其在两种语言间熟练的词性转换。研究发现,有效应用词性转换能提高翻译效率、节省时间和精力、保持译文流畅和地道、显化句内逻辑,等等。笔者还对孙宁现场口译中的一些例外情况进行了列举、讨论。本文旨在帮助广大口译学员意识到词性转换在中英交传中的必要性,笔者也希望,本文今后能为中英交替传译的教学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在英汉交替传译中,英语长句一直给译员造成巨大挑战。正因如此,在口译教学中,英语长句的口译质量一直是衡量学生口译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实证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探讨三种类型的英语长句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作者按照英文句法结构总结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口译质量的长句,并根据译文准确性、流畅性、信息完整度三个评价标准来分别就其影响进行讨论。借助吉尔精力分配模型,本文针对三种类型的长句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对于口译员来说,准备得越充分,口译表现就越好。目前有关译前准备的研究仍聚焦在专业译员和译前准备对口译质量的影响。关于学生译员译前准备的调查和实证研究很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外交学院51名MTI学生进行调查,旨在全面了解MTI学生译前准备现状,指出他们译前准备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外交学院MTI学生在译前准备上存在以下不足:(1)MTI学生译前准备往往关注词汇,
2020年4-5月,国内疫情逐渐好转,许多民间组织机构也纷纷为抗疫献力。民间组织疫情防控线上交流分享会便是在民间交流层面发起的系列活动。作者参与了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南非的三场分享会,担任交传工作。目前,关于译员能力、医学口译的研究少有涉及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场景,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冠疫情这一背景下,译员需要具备、重视哪些能力。案例分析基于马会娟老师的汉译英翻译能力模式和利兹大学PSI项目的能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持续加大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投入,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舆论、经济、安全上的全面对抗中国,“全政府支持”,建立“志同道合”伙伴关系网。东盟位于印太地区中心,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大多采取对冲战略,平衡中美两国关系以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两国竞争的加剧,美国试图与所有东盟国家接触并升级伙伴关系,东盟选边站队的压力日益增大,东
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口译员在中英交传的过程中想要逐字逐句地译出讲者的话有一定的难度。在真实的会议场合,口译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省略某些信息。此前关于口译中省略现象的研究通常聚焦于同声传译领域。因此,本文将探讨中译英交替传译中的省略。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本文将分析不同类型的省略及其背后的原因。根据关联理论,最佳的沟通应该达到最佳关联性,将听众花费的精力减少到最小。省略可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
口译作为一种职业日益完善,对口译的研究也更加广泛且深入。其中的研究话题译员的角色,或更具体地是译员的显身性或隐身性,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之前该方面的研究以职业译员为主体,并且以一种静态的观点看待译员的显身性或隐身性。本文主要关注新手译员或学生译员对口译员显身性或隐身性的认识,了解翻译本科四年级学生、翻译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和翻译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动态的认知转变,从显身到隐身或从隐身到显
在长难句的口译策略方面,前人主要从英汉交替传译的视角开展研究。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同声传译中更容易出现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一位外交部职业译员和一位外交学院学生译员在汉英同传中处理长难句时的表现,研究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在汉语长难句口译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中分析的汉语长难句选自2014至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本研究将语料中所有长难句梳理归类,在句法结构层面将汉语长难句分为五类,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界关于口译质量认知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大多是对口译服务用户和专业口译员的研究。而口译专业(MTI)学生毕业后最有可能成为专业口译员,进而影响该职业的标准和规范,因此MTI学生对口译质量的认知情况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前人研究,本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MTI学生对口译质量的认知情况,并讨论关于衡量人群对于口译质量认知情况的方法。在开展调查之后,研究发现,与职业口译员和用户相比,学生对
迄今为止,国内外译界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与方向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多聚焦于同声传译,且实证性研究不足。因此,本文基于笔者为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的财务管理国际课程提供的英汉双向交传实践,选取了本次课程翻译实践中部分口译内容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分析选取的英中和中英交传案例,得出转换语向对脱壳表现的影响。本文发现,笔者的英中交传在复述层面的脱壳表现比阐释层面好,而在中英交传中,阐释层面的脱壳表现优于复述层
中式英语是一中兼有英语和汉语的特点的混合语言。中式英语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但不幸的是,长久以来,它被视为一个问题,这是因为中式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产生误解,从而造成大大小小的麻烦。然而,对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人来说,完全避免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一个主要任务是准确,清晰传达发言人观点的译员来说,尽最大可能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研究如何克服中式英语是极具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