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石楠属苗木对土壤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石楠属(Photinia Lindl.)的石楠( P. serrulata )、椤木石楠( P. davidsoniae)、‘红罗宾’(P.×fraseri‘Red Robin’)和‘鲁宾斯’(P. glabra var. Robens)的2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在5个不同土壤水分处理水平下的生长性状和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进而对各苗木的抗涝、抗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今后选育观赏价值高且抗水分逆境能力强的石楠属植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全淹处理下,被淹茎干粗生长加快、皮孔膨大并在胁迫中后期逐渐形成不定根,其余水平的苗木(对照除外)出现中下部叶片萎蔫、黄化、脱落、枯死等现象;此外,苗木的生物量均不同程度受到抑制。2.淹水胁迫下,苗木的叶绿素总量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下则整体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含量基本低于对照水平;水分胁迫下,苗木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试验过程中基本低于对照水平。3.水分胁迫下,苗木的质膜相对透性均呈上升趋势;干旱胁迫下叶片MD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淹水胁迫下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三者对不同苗木的渗透调节作用不同。4.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4种石楠属苗木对水分逆境的抗性能力综合评价排序为:抗涝性:‘红罗宾’>石楠>椤木石楠>‘鲁宾斯’抗旱性:‘鲁宾斯’>石楠>‘红罗宾’>椤木石楠
其他文献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面积仅次于杨树,在生态建设、环境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苗木质量是造林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林业苗圃面临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致使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冬花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对江苏地区蜡梅品种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类研究,并对部分蜡梅品种进行了孢粉学研究,以期深入探讨蜡梅品种
本实验克隆了84K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DA903编码序列,对该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表明,84K杨HDA903基因片段的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全长为1503bp,编
我国西南地区是全球喀斯特三大分布中心之一,属于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中碎石含量较多,其对土壤入渗、蒸发有明显的影响。这方面研究国外开展较多,国内近
自二十世纪5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从国外引进木麻黄(Casuarina eguisetfolia )以来,由于其具有耐旱、抗贫瘠、耐盐碱和抗风沙等特性,成为海岸带主要防护林树种,在防风固沙、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