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地方官学的发展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从古至今都备受关注,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和中国历来注重教育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汉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初步建立起的中央与地方官学的教育体系,标志着中国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为以后官学教育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汉代地方官学的地位不及太学,但其在教化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汉代地方官学的发展为中心,进一步认识汉代地方官学从西汉到东汉是如何发展的。西汉作为地方官学的初步建立时期,与文翁兴学和西汉政府颁布的三次兴学诏令是离不开的,尤其是第三次平帝时颁布的诏令,使汉代地方官学第一次有了制度上的变化。到了东汉,地方官学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各地方官也投入到建设地方官学的工作中去,使地方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州、县学校的出现,使汉代地方官学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当然,随着地方官学的发展,其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数量和分布区域也随之变化。除此之外,地方官学的老师和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并且教师分科教学也具有现代化教育的特点。从西汉到东汉地方官学的规模逐渐扩大、分布区域越来越广以及数量逐渐增加,对汉代及以后各朝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我们现在学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经验及教训。
其他文献
<正> 实践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一个具有内部结构的动态系统。在这一结构中,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强大起来的主体能力和主体精神,不仅控制和调节着主
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对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医学本科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实验室开放,强化了教与学的互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兴趣大大提
<正> 主体实践能力是主体由理性认识向实践过渡的中间环节——主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论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但哲学界对此研究得很不够。本文试图运用系统方法,对主体
作为一名老教师,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积累了些许经验,本文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反思当中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