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箫是一种传统的多管气鸣类吹奏乐器,其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据史料记载,排箫由舜所造,是乐舞《韶》的主要伴奏乐器;西周至战国时期,排箫使用于郊庙祭祀之乐,奠定了其在雅乐中“礼器”的重要地位;秦汉时期排箫发展兴盛,广泛用于鼓吹乐和乐舞百戏,排箫形象多见于大量画像石、乐舞俑图像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东传,排箫在继承汉代排箫特征的基础上开始与佛教音乐相结合;隋唐时期排箫迎来其发展的高峰,全面应用于雅乐、燕乐、鼓吹乐和宗教音乐之中;宋元之际排箫的使用范围大幅度缩减;明清时期排箫只用于雅乐之中,一直到雅乐体系瓦解。宋辽金是排箫发展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排箫的形制以及应用等情况都在发生变化。排箫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记载和以多种方式呈现的图像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与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的图像资料为排箫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宝贵资料。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以宋辽金时期排箫的文献记载和图像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历史中排箫称谓的变化、宋辽金时期排箫图像呈现出的形制特征以及宋辽金时期排箫的应用场合、在不同乐队组合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全面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排箫的发展特点。第一部分:文献记载之排箫称谓考证。主要通过梳理文献资料来了解古代排箫的称谓的变化情况,对宋以前和宋以后历代正史中排箫的两种称谓“箫”与“排箫”进行考证,并对正史以外文献资料中所记载排箫的别称进行研读与分析,整体把握排箫的发展概貌。第二部分:宋辽金排箫之图像概述。主要对搜集到的宋辽金排箫图像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乐舞壁画中的排箫、砖雕石刻中的排箫、器物及图录中的排箫。图像资料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是乐器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参考资料。第三部分:宋辽金排箫之构造与形制。通过对宋辽金三个时期排箫图像进行分类梳理与分析,结合文献记载研究这一历史时期排箫的构造与形制,初步掌握图像整体反映的内容,并且试分析排箫形制变化的原因。第四部分:宋辽金乐队编制中的排箫。本章从文献和图像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文献资料中主要记载了排箫在宫廷音乐中雅乐和鼓吹乐乐队的应用情况。从图像资料中不仅仅能看到排箫本身,还可以直观地看到演奏排箫的乐人、排箫演奏时周围的场景、与之相对应的乐队组合等信息,所以运用“整体性”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从“应用”的角度来分析排箫在宋辽金时期音乐中的发展特点,以及在音乐活动中的功能与地位,另一方面为了解汉族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流提供一个视角。文章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宋辽金时期排箫的应用场景、乐队组合等情况,以及排箫在宋辽金时期衰落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