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逐年上升,但是,住房市场出现的投资热、房价飙升等现象,使得部分低收入困难群体出现了住房难问题,因此,需要实施住房保障制度。 自实行住房保障政策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截止2015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3平方米,且在2020年预计将达到35平方米。但是,经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住房保障政策在其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漏洞,未能很好地解决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影响我国整体住房保障水平。所以,本文以晋中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7年到2015年间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阐述了住房保障相关理论,探讨了衡量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的指标,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为三部分,即住房供给水平、人均住房保障水平、住房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于影响城镇住房保障水平的因素,本文经研究后认为,可归纳为4类影响因素,即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住房需求、住房价格及住房保障政策。 本文运用熵值法、加权平均法对晋中市城镇居民综合住房水平进行了测算,并从纵向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一元线性方程探索了影响因素与住房保障水平之间的关系程度,得到了每个影响因素与晋中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影响晋中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最重要因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晋中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存在的差距,从晋中市经济发展、居民需求、住房政策等方面,对提高晋中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提出了对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