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我国日趋紧张资源环境约束背景下,目前部分企业任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绿色技术创新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推动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转型意识与责任外,环境保护税作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也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怎样合理运用环境保护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均衡协调,也成为我国绿色税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本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日趋紧张资源环境约束背景下,目前部分企业任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绿色技术创新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推动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转型意识与责任外,环境保护税作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也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怎样合理运用环境保护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均衡协调,也成为我国绿色税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本文立足于宏观财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的视角,基于环境保护税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这一认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关系。在理论分析上,首先,梳理环境保护税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理论文献,再从“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两个方面进行作用效应分析,进而提出对应的研究假设。在实证分析上,基于2013—2018年中国沪深A股高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开展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首先,基于DEA的BCC模型测算出各年度高污染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进行年度趋势分析和行业差异分析,得出高污染上市公司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整体偏低且随着时间推移递增这一结论;其次,建立以DEA测度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的Tobit回归模型,证明环境保护税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然后,由各控制变量回归系数分析可知,企业规模及成长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负债水平及产品前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通过分组回归发现环境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存在异质性,即“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盈利企业或民营控股企业中,在国有控股企业或亏损企业中表现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企业及公众的角度提出具体建议,以激发环境保护税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一方面为政府调节优化环境保护税政策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又引导企业更好应对环境保护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做出促进环境治理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最优选择。
其他文献
近几年慈善众筹平台上“诈捐”、“骗捐”现象频发,政府和学界开始对慈善众筹平台的监管予以重视,监管制度不是局限于针对平台运营行为的具体规制措施,而是包含着对监管理念、监管模式等内容的构建。现阶段慈善众筹平台的监管理念过于宽松,在这种放松式的监管理念之下,监管制度的实效性不强,监管制度亟需重构。因此笔者将监管制度类型化,寻找检视当前监管制度运行情况的切入点。为了找到对慈善众筹平台监管制度进行完善的突破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盈利,而成本管理是期间重要的一环,企业有效地运用资源才能最大程度缩减成本,扩大盈利。企业成本粘性是指成本与收入的非对称变化,当收入下降时成本很难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资源调整效率低,存在内部治理不足的问题。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尚不完善,部分企业存在较严重的代理问题,出现权责不清、缺乏约束和制衡等现象,因此需要加强企业治理的研究并采取实际措施。投资者与企业的互动平台旨在提升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资金运行模式形成了共享经济平台中规模巨大的沉淀资金,这部分沉淀资金主要来源于交易过程中平台已收未付的交易款,用户预存或遗留在平台中的资金,以及用户以借助共享经济平台提供的财富管理服务实现该部分闲散资金的增值为目的而交付给平台的资金。目前对这部分沉淀资金的法律性质和沉淀资金及其利息的权利归属问题存有争议,并且缺乏完善的法律规定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如果平台非法挪用资金,不仅会造成交易双方
因股灾的影响,2016年起,我国法院受理的证券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融资融券交易纠纷日益增多,暴露出了投资者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既往文献对融资融券中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关注较少,缺乏深入研究。首先分析融资融券中的投资者权益的内涵与外延,考察融资融券运行模式下投资者权益的异化内容;其次分析融资融券中的利益结构与投资者权益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法律规制的不足之处;最后在一定的目标、理念和法律原则的基础上,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国家向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经费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校的财务部门作为经费的归口管理部门,承担的业务量也逐年增加,传统排队报销模式效率低下的问题凸显,来办理财务报销业务的高校教职工“常排队、排长队”的现象逐渐成为常态,这样既浪费了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也会由于排队混乱、人满为患而产生各种矛盾,降低了财务服务水平。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高校
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定位于区域性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在盘活不良金融资产、非标资产、非上市国有金融企业产权以及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场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第一家金融资产交易所设立以来,机构数量和业务量快速增长,因监管缺位等原因导致了较多违规业务的出现,产生了背离其本身定位的异化现象,造成风险积聚。为此,监管层进行清理整顿工作,统一监管尺度,划定业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快速崛起,并依靠其创新迅速的特点广泛应用到其他经济领域中。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逐渐成为全球商贸往来的主要形式,更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的现行关联度是否仍然合适、数据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以及收入如何合理定性等税收问题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针对现有税收规则下存在的有关数字经济税收方面的
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企业的稳定发展,持续成长既是自身积累经验,解决发展问题,成为具有影响力之优秀企业的基础,也是社会就业、经济增长的保障。但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速变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除了新型领域和金融等领域外,绝大部分企业的利润其实都不到10%,企业总体税费负担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来缓解企业压力,政策力度不断升级,范围逐
在目前的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关系型数据,其中大量数据以网络数据或图数据进行展现,网络数据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反欺诈、社交网络分析、知识图谱等领域。同样的,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也存在大量的关系型数据,比如企业间的投资关系,高管与企业之前的任职关系,高管间的校友关系等等。但目前这些金融行业的网络数据还没有被完全研究进行应用,这些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的阶段。截至2019年底,上交所和
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直接税种之一,其变动既关系到财政收入水平,又关系到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双重影响下,个人所得税税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如何保证个人所得税收入的稳定增长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既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又增加了个人所得税应税人口,进而扩大了我国个人所得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