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以及内源性bFGF的表达,并通过外源性bFGF干预进行对比,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bFGF可能参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机制。
方法:
1、新生7日龄S-D大鼠建立HIBD模型;
2、分组:免疫组织化学-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单纯缺血组、缺氧缺血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组、生理盐水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polymerization chain reaction,RT-PCR)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单纯缺血组、缺氧缺血组;
3、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HIBD后脑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海马区BrdU~H性细胞的表达;
5、RT-PCR检测内源性bFGF mRNA表达。
结果:免疫组化组:单纯缺氧后7d、14d较3d时升高了约82.7%、46.2%,分别与3d、2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氧后7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缺血后7d、14d较3d时升高了约104.5%、61.6%,分别与3d、2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血后7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氧缺血组于HIBD后7d、14d较3d时升高了约117%、95.4%(P<0.05),21d下降至3d时的水平;bFGF组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数与缺氧缺血组比较,分别增加约12.2%、14.1%、11.2%、15.2%(P<0.05)。RT-PCR组:单纯缺氧组bFGF mRNA表达7d、14d较3d时增加了约69.6%、34.2%,分别与3d、2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7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缺血组bFGF mRNA表达7d、14d较3d时增加了约108.1%、41.3%分别与3d、21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7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氧缺血组bFGF mRNA于HIBD后7d、14d达到高峰,与3d时比较升高约108.9%、98.9%(P<0.05),21d时下降。
结论:
1、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发生现象;
2、HIBD后2周内是神经发生的高峰期;
3、HIBD后2周内海马内源性bFGF mRNA呈高表达;
4、外源性bFGF干预有促进神经发生的现象存在。